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的人生堪称作死教科书版。 永乐皇帝朱棣有个儿子,叫

文史充点站 2025-08-31 08:33:20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的人生堪称作死教科书版。 永乐皇帝朱棣有个儿子,叫朱高煦,这位汉王爷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作死”教科书,明明拿了一手好牌,却硬生生把自己打成了悲剧收场。 朱高煦年轻时确实是个狠人,靖难之役中,他跟着老爹朱棣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白沟河一战,他带着精锐骑兵冲杀,当场斩了南军都督瞿能父子,东昌之战更狠,朱棣被围困时,是朱高煦冲进重围把老爹救了出来。 最让朱棣刮目相看的是浦子口之战,当时朱棣都快要议和撤兵了,又是朱高煦率部死战,硬是扭转了整个战局,这些赫赫战功让老爹对他宠爱有加,也让这位王爷开始飘飘然。 有了战功加持,朱高煦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他没事就拿自己跟唐太宗比,嘴边常挂着“唐太宗天策上将,吾似之乎?”这话听起来就不对劲,明摆着在暗示自己也要学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那一套。 朱棣登基后在立储问题上确实犹豫过,朱高煦是嫡次子,又有军功,连淇国公丘福、驸马都尉王宁这些重臣都支持他,但最终朱棣还是选择了性格宽厚的嫡长子朱高炽当太子。 朱高煦被封为汉王,藩国远在云南,这让他极为不满,当场就抱怨:“我何罪!竟然被发配到万里之外。”更过分的是他干脆赖在南京不走,朱棣竟然也默许了。 留在南京的朱高煦更加肆无忌惮,他要求配备天策卫做护卫,出行时仪仗队的规格几乎跟皇帝一样,这种僭越行为在古代可是大忌,但朱高煦完全不在乎。 除了摆谱朱高煦还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他纵容手下劫掠百姓,私下制造兵器,暗中豢养死士,他竟然杀了依法办事的兵马指挥徐野驴,这已经彻底触碰了皇家底线。 朱棣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一度想把这个逆子废为庶人,幸好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情谊,流着泪替弟弟求情,朱高煦这才逃过一劫,永乐十五年,朱棣强行把他迁封到山东乐安州。 到了乐安州,朱高煦非但不反省,反而因为心怀怨恨,加紧了谋反的准备工作,他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这个皇位本该是他的。 机会似乎来了,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但这位体弱的皇帝只当了八个多月就突然去世了,太子朱瞻基要从南京赶回北京继位。 朱高煦认为天赐良机来了,决定在朱瞻基必经的路上设伏截杀,他的算盘打得很响:杀了朱瞻基,自己就能名正言顺地夺取皇位,可惜计划落空了,朱瞻基安全到达北京并顺利登基。 新皇帝朱瞻基登基后,对叔父朱高煦相当优待,各种赏赐格外丰厚,对他提出的要求也基本都答应,但朱高煦把侄子的宽容当成了软弱,误以为这个年轻皇帝好欺负。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终于按捺不住,正式起兵造反,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实力,能够一举成功,结果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明宣宗朱瞻基虽然年轻,但绝不是软柿子,得知朱高煦造反的消息后,他立即采纳大臣杨荣的建议,决定御驾亲征,这个决定震惊了所有人,包括朱高煦本人。 当朱瞻基亲率大军兵临乐安城下时,原本还嚣张的朱高煦立马怂了,看到侄子亲自来征讨自己,他意识到事情闹大了,城中的叛军也军心涣散,甚至有人想抓住朱高煦去邀功。 走投无路的朱高煦只能选择投降,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反,前后总共也就坚持了一天多就结束了,简直是场闹剧。 按理说造反失败,朱高煦死罪难逃,群臣也纷纷上奏要求严惩。但朱瞻基念及亲情,只是把朱高煦废为庶人,押回北京关在西安门内,如果朱高煦能安分一点,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 可这位汉王爷偏偏要把“作死”进行到底,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朱瞻基去囚所看他,朱高煦竟然突然伸腿把皇帝给绊倒了,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朱瞻基。 皇帝当即下令,用一口三百斤重的铜缸把朱高煦扣住,力大无穷的朱高煦还在缸里拼命挣扎,甚至能把铜缸顶起来,朱瞻基彻底被激怒了,下令在铜缸周围堆满木炭,点燃炭火。 最终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汉王,被活活炙死在铜缸中,他的儿子们也接连被处死,整个家族彻底完蛋。 朱高煦其实拿了一副绝佳的好牌,父亲是皇帝,兄长是太子,自己有战功傍身,深受宠爱,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做个富贵王爷,享受荣华富贵。 但他偏偏被野心冲昏了头脑,从最初的不服气,到后来的明目张胆违法,再到最后的武装造反,每一步都走得越来越偏,最致命的是即使在生死存亡之际,他还要搞那一脚,真是把“作死”发挥到了极致。  信源:(清)陈田. 明诗纪事 卷二 汉庶人高煦.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