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国庆招待会上,坐在后面的陈永贵,笑着举起酒杯,走到徐帅身旁,弯下腰、

叁号知识局 2025-11-01 18:18:17

1978年的国庆招待会上,坐在后面的陈永贵,笑着举起酒杯,走到徐帅身旁,弯下腰、碰杯,敬酒,满满的都是尊重。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山西昔阳县的大寨村,早年是出了名的穷,那山光秃秃的,雨一大就滑坡,风一刮就扬土,庄稼人靠天吃饭,年年都得和老天爷掰手腕。   陈永贵就在这样的土里长大从小挑粪种地,肩头常年磨破皮,手上老茧像砂纸,别人叹苦他却倔得要命,总说:“天要是不下雨,咱就想法子给它引来。”   那一年一场暴雨把刚种下的庄稼冲得精光,大寨人蹲在地头上直叹气,陈永贵抄起锄头,一锤砸在石头上:“老天爷不帮忙,咱就自己改山改水!”他带着乡亲三次攻打“狼窝掌”,凿山修渠、垒梯田。   白天干活,夜里点着松明灯接着刨;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半块干馍。一个冬天过去,原来的荒坡竟变成了一层层平整的梯田,等春天种下庄稼,大寨第一次实现了亩产翻番,村里人围着粮仓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传遍全国,人们口中的大寨,不再只是一个村名,而成了“自力更生”的代名词。   陈永贵却没变,出门还是穿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脚上是补丁布鞋。人家问他怎么当上副总理的,他挠挠头,说:“是党让干的,干活我会,说话我不灵。”   1975年,他真成了国务院副总理。那天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别人都穿笔挺的呢子衣,他还是那件旧中山装。有人劝他换套像样的,他摆摆手:“衣服干净就行,”他不迁北京户口,不领国家工资,工资单上照旧写着“大寨公分”。   有一年国庆招待会,陈永贵坐在角落里,身边全是开国元勋。看到徐向前元帅时,他站起来,端着酒杯走过去,把杯口放得比对方低一截,山西口音重重地敬了一杯。   这一幕被拍下来传遍全国,那不是官场的客气,而是一个农民对老革命的真心敬意。徐帅拍拍他的肩膀,说他才是真正的实干家,陈永贵红了脸,腼腆地笑,像个老实的庄稼汉。   当时的他名气大得很,可从没拿自己当“领导”,他常常回大寨看庄稼,一到地头就蹲下来掐几株苗,看长势好不好。   那时候北京的干部都坐汽车,他偏爱骑辆破旧自行车,泥点子溅到裤腿也不在意。有人问他为啥还这么拼,他说:“地里有问题,坐办公室看不出来。”   可时代的风一变,“农业学大寨”不再被提起,1980年他自己写信要求辞去副总理职务,说自己文化低,回地里干活最合适,有人觉得他是被冷落了,他却笑着说:“我本来就是农民,回地里自在,”后来他到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每天照样排队打饭,不插队也不摆架子,工人们都夸他“没官味,真实在”。   1986年陈永贵病倒了,医生诊断是肺癌,他不让家人花钱治疗,说这病治不好,别浪费国家的钱,临终前把积攒的八千多块钱全交了党费,说这是他最后一次“上交公粮”。   3月的一个晚上,他安静地走了没有声张,告别仪式简单到连花圈都不多,送他的人不多,只有华国锋和几位老同事,他的骨灰安放在虎头山下,那片被他带人改造过的土地上,村民们凑钱给他立了座铜像,底座上没写职务,只有三个字“陈永贵”。   后来大寨的田还是那样层层叠叠,渠里的水依旧在流,春天播种、秋天收割,村民总说:“老陈那会儿修的坝,真结实。”在山头的风里,总能看到他当年扛锄头的身影。   一个农民出身的人,从黄土地走进中南海,又从高位回到地头,他没留下豪言壮语,只留下一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我不会说,我就干。”   他的一生,就是这一句话的注脚,有人用一辈子往上爬,他却用一辈子往下扎,扎进泥土,也扎进了中国人的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41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