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颜面尽失,但最终依旧无法挽回儿子的性命,赫鲁晓夫悲痛欲绝,他下定决心向斯大林复仇! 赫鲁晓夫跟斯大林的关系,起初那叫一个铁。 1932年那会儿,赫鲁晓夫还是个地方小官,见到斯大林,那叫一个毕恭毕敬,激动得跟粉丝见了偶像似的,甚至肉麻地喊人家“父亲”。搁现在,这绝对是铁粉头子了。斯大林也吃这套,就喜欢这种绝对忠诚的小伙子,觉得他既听话又有冲劲,一路提拔,直接把他弄进了苏联的权力核心。 那几年,赫鲁晓夫为了表忠心,下手也黑。斯大林搞大清洗,他就冲在最前面,连自己的老朋友都敢往死里整。这事儿办得,让斯大林觉得,这小子靠得住,是自己人。所以,权力、地位,要啥给啥。那时候,谁看赫鲁晓夫,都觉得这是斯大林最忠诚的一条狗。 可家里人,有时候比政治还难搞。赫鲁晓夫这辈子最头疼的,就是他那个大儿子——列昂尼德。这小子从小就不安分,仗着老爹的地位,在外面惹是生非。一开始只是小偷小摸,后来竟然跟黑帮混到了一起,在基辅搞得天翻地覆。事情闹大了,警察把他给逮了,按当时苏联的法律,妥妥的死刑。赫鲁晓夫急了,动用所有关系,硬是把儿子从枪口下给捞了回来。 你以为这小子会学好?根本没有。卫国战争爆发,他作为空军飞行员上了前线,本该是保家卫国。可他倒好,压根没把打仗当回事,整天喝得烂醉如泥,跟度假似的。有一次喝高了,跟战友发生口角,竟然掏枪把人家给打死了。这下天捅了个大窟窿,军中杀人,神仙也难救。 全苏联的眼睛都盯着呢。赫鲁晓夫这回是真没辙了,只能豁出老脸,最后一次去求那个能决定一切的人——斯大林。 坊间流传的版本是,赫鲁晓夫跑到斯大林的办公室,扑通一下就跪下了,声泪俱下地求“慈父”饶儿子一命。斯大林是什么人?他自己的大儿子雅科夫被德军俘虏,德国人想用他交换一个元帅,斯大林眼皮都没抬一下,冷冷地回了一句:“我不会用一个元帅去交换一个士兵。” 连亲儿子都这样,何况是你赫鲁晓夫的儿子? 但赫鲁晓夫的忠诚毕竟是块招牌。斯大林最后松了口,没直接枪毙,而是给了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把列昂尼德派到了最危险的前线,让他开着飞机去送死。这哪是宽恕,这分明是换一种方式执行死刑。 结果,列昂尼德这二百五,根本没领会老爹的苦心。据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竟然直接驾机飞向了德军机场。这究竟是技术失误还是主动投敌,成了一桩悬案。德国人乐坏了,这可是赫鲁晓夫的儿子,活的宣传材料啊! 斯大林听闻后雷霆大怒,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这个叛徒弄回来。最后,苏联特工还真就把列昂尼德给抓了回来。这下,谁也别想再求情了。军事法庭判决——叛国罪,立即枪决。 消息传来,赫鲁晓夫彻底崩溃了。他第二次冲进克里姆林宫,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跪在了斯大林的面前。他磕头如捣蒜,老泪纵横,说尽了好话,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尊严。但斯大林只是冷漠地看着他,一言不发。最终,列昂尼德还是被秘密处决了。 当然,这只是流传最广,也最戏剧性的一个版本。苏联官方的说法是,列昂尼德在1943年3月11日的一场空战中英勇牺牲。究竟哪个是真相?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件事成了赫鲁晓夫心里一根拔不掉的刺。那道伤疤,可能比任何政治分歧都来得更深,更痛。 所以,等到1953年斯大林突发脑溢血去世,整个苏联都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赫鲁晓夫的机会来了。他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然后,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他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做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秘密报告,把斯大林批得体无完肤,从个人崇拜到大清洗,桩桩件件,全给抖了出来。 那之后,苏联全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去斯大林化”运动。雕像被推倒,城市改了名,连躺在列宁墓里的斯大林遗体,都被赫鲁晓夫下令迁出火化,骨灰埋进了克里姆林宫的墙根下。这股狠劲,你说里面没有一点私仇,谁信? 当然,把赫鲁晓夫的所有行为都归结于为子复仇,也过于简单了。他推动改革,特别是农业改革,大搞“玉米运动”,也是看到了苏联计划经济的弊病。根据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2022年公布的数据,在斯大林执政末期,苏联的粮食人均产量甚至低于沙皇俄国时期,民生问题确实已经火烧眉毛。赫鲁晓夫的改革,有其必然的政治和经济动因。 但人是复杂的动物,政治人物更是。公心和私心,往往就像麻花一样拧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根据俄罗斯列瓦达中心2023年的一项民意调查,至今仍有超过58%的俄罗斯民众认为,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清算,很大程度上是“公报私仇”。 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儿子走向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甚至还要跪地求饶,受尽屈辱。这种巨大的创伤,足以扭曲一个人的后半生。当他手握最高权力时,向那个曾经让他颜面尽失的“慈父”复仇,似乎就成了一种必然的情感宣泄。
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颜面尽失,但最终
趣史小研究
2025-10-07 16:42: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