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女八路在老乡家养病,却被贪心的邻居告了密,很快日军包围了老乡家,可

趣史小研究 2025-10-07 16:42:08

1941年,一女八路在老乡家养病,却被贪心的邻居告了密,很快日军包围了老乡家,可他们向女八路喊话时,屋里传来的却是男人的声音,日军狠狠地抽了邻居一巴掌,问道:“不是女八路吗?怎么变成男的了?” 故事得从1941年说起。当时有个叫王金英的女八路,是个文化干部。这姑娘本来是富家小姐,为了打鬼子,愣是把自己熬成了拼命三郎,结果累出了严重的肺病。组织上心疼啊,就把她秘密安排到靠近敌人据点的一个村里,托付给一户靠谱的老乡养病。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候反而最安全嘛。 可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村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被猪油蒙了心的,为了点赏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一个贪心的邻居发现了王金英的身份,转头就跑去跟鬼子告了密。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鬼子一听是个八路军干部,还是个女的,立马就派了一支十几人的小分队,跟着告密者,悄悄把老乡家给围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巧了。八路军有个顶尖的侦察兵叫刘锡琨,正好进城送情报,顺路来看望战友王金英。刘锡琨是什么人?那是让鬼子挂出高额悬赏都抓不到的“鬼影子”,来无影去无踪。 他刚进屋没多久,多年的警觉性就让他察觉到了不对劲。院墙外,一个人头鬼鬼祟祟地冒了一下。他立马就明白了:“金英,有情况,我们被包围了!” 王金英一听,抄起家伙就要拼命,嘴里还催他:“你快走,送情报要紧!” 刘锡琨笑了,说:“不行,我有办法。”他三两下爬上房顶,往外一瞅,好家伙,日伪军已经把路都堵死了。他二话不说,掏出腰里别着的双枪,对着领头的两个鬼子就是“砰砰”两枪。 外头的鬼子瞬间就炸了锅,纷纷找地方趴下。刘锡琨扯开嗓子,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嗓子:“我是刘锡琨!识相的赶紧滚,不然一个都别想活!” 这名号太响了。鬼子军官一听,当场就懵了,回头就给了告密那汉奸一个大嘴巴子,骂道:“不是说女八路吗?怎么变成刘锡琨了?” 屋里传来的是个男人的声音,这让鬼子起了疑。他拿枪顶着汉奸的腰,让他爬上墙头去看看虚实。那汉奸吓得腿都软了,哆哆嗦嗦刚探出个脑袋,刘锡琨的枪就响了,一枪爆头。这种人,死得一点都不冤。 刘锡琨知道不能恋战,他像一阵风一样在院墙上飞奔,一边跑一边用他神枪手的本事,不断点射外面的鬼子。撂倒几个之后,他一个翻身就消失在了村子的巷道里,去搬救兵了。 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打蒙了,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最后剩下三个胆子大的,端着枪冲进院子。结果刚到房门口,就被屋里养病的王金英几枪撂倒一个,打伤一个。剩下的那个伪军,魂都吓飞了,头也不回地跑了。 最后那个受伤的鬼子还不死心,挣扎着爬进屋,对着王金英就是一枪,可惜打在了床沿上。王金英没给他第二次机会,一枪结果了他。 这事还没完。刘锡琨搬来的援兵很快赶到,不仅安全转移了王金英,还顺手端了附近鬼子的据点。 王金英和刘锡琨的故事,是两个人默契配合的典范。但有时候,英雄的背后,连个战友都没有,只有自己。 山东寿光有个八路军战士,叫郑希和。这人从小练查拳,身手不是一般的好。1941年春天,他执行任务回来,路过淄河边的一片芦苇荡,想歇歇脚。 结果,就听见芦苇深处传来女人的哭喊和鬼子的淫笑。他凑过去一看,八个日本兵,正追着一个抱孩子的妇女。那妇女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管不管?冲出去,是八条枪对着你一个;不管,良心这关过不去。郑希和没犹豫多久。他把自己的汉阳造上了刺刀,那“咔嚓”一声,在安静的芦苇荡里,就是他的宣战书。 他没躲,直接站了起来,抬手就是一枪,放倒一个。趁着其他人没反应过来,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刺刀解决了第二个。第三个鬼子扑上来,他反手一枪托,直接砸在对方的后脑上。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多余。 剩下的鬼子反应过来,哇啦哇啦地围了上来。郑希和不跟他们硬碰硬,仗着对地形的熟悉,一头扎进了更深的芦苇荡。他就像一条鱼,在水草里穿梭,靠着风声和脚步声判断敌人的位置。 他子弹不多,更多时候靠的是那把冰冷的刺刀和绑腿里的短刃。绕到背后,一击毙命;侧面突袭,枪响人倒。鬼子人多,但在那片青纱帐里,完全施展不开,反而成了郑希和的活靶子。 等风声再次盖过人声,八个鬼子全都躺下了。那个妇女抱着孩子,惊魂未定地看着他。郑希和只是摆摆手,让她快走。 后来,郑希和屡立战功,从战士干到连长、副营长。他不仅能打,脑子还活。有一次,营里的主官跟一个连长企图叛变,想把整个营带进敌人的包围圈。郑希和察觉后,不动声色,在一次行军途中,巧妙地带着大部分队伍脱离了险境,保全了整个营。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英雄,没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1950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已经是团长的郑希和,牺牲在了朝鲜黄草岭,那一年,他才32岁。 我们装备差那么多,凭什么能赢? 答案就在王金英、刘锡琨、郑希和这样的人身上。他们心里有根弦,叫“保家卫国”,有股劲,叫“不认命”。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军队的根,就扎在人民里。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