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过去了,俄共正式为斯大林“翻案”,承认赫鲁晓夫犯了大错 俄共开大会,突然扔出一个重磅决议:赫鲁晓夫当年的秘密报告“存在错误”,斯大林该“平反”了。 可问题来了,斯大林到底该不该翻案? 咱先把时间拨回到70年前—— 1956年2月,苏共中央开二十大,赫鲁晓夫站出来,当着上千名代表的面,甩了一通猛料。 他说斯大林搞个人崇拜、滥用权力、整人整得离谱。 还误判情报,差点让苏联在二战初期直接崩盘。 更狠的是,这报告原本是保密的,结果没多久就被泄露了。 西方国家拿着内容大做文章,一边炒冷饭一边搞颜色革命,全球反共浪潮一波接一波。 苏联内部也跟着乱了阵脚,很多干部被清算,体制陷入一阵混乱。 可你知道吗?就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其实是松了口气的。 因为在斯大林统治下,“大清洗”整死了几十万人,流放几百万,光是劳改营就能把地图上画满。 书上写“肃反”,老百姓叫“抓壮丁”,只要跟你有点关系的人出事,你都得打包被带走。 家破人亡,跟抽签似的,轮到谁谁倒霉。 但别忘了另一面。 要不是斯大林的五年计划,苏联哪来的重工业?哪来的核武器?哪来的二战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打,德国纳粹就开始往回缩了。 他硬是把苏联从农业国拉成了超级大国,还把红旗插进了东欧。 这事,就算你今天再怎么否认,历史也不会擦掉。 所以,赫鲁晓夫那份报告到底是拨乱反正,还是落井下石? 这事从苏联那时候起就吵不停,到现在俄罗斯都还在拉扯。 时间跳到现在。2025年,俄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突然宣布: 赫鲁晓夫的报告有“政治偏见”,对斯大林定性过于片面,建议重新评价。 一边说着要“纠正历史错误”,一边还顺带把党名改了,怕选民搞混。 你可能会问:这时候翻斯大林的案,图啥? 说白了,不只是历史问题,这是政治操作。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了,俄罗斯国内压力山大,经济被制裁,外交被孤立,老百姓也有点扛不住了。 这时候,重新树立一个“强人”形象,特别是那种能带着国家硬刚西方的形象,再合适不过。 斯大林是谁?是能在极端困境下把苏联带出泥潭的人,是能跟整个西方阵营对着干还不掉链子的人。 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重新包装他的形象,是给民众打鸡血,也是帮当局稳阵脚。 而普京的态度也挺耐人寻味的。他没明确站队,但做了个“高情商操作”: 把斯大林当成“爱国主义符号”,不跟意识形态绑定。 意思是,我们不一定非要认同他当年的做法,但这人代表了强国、自信、抗压的精神,这就够了。 你要是去问现在的俄罗斯年轻人,有些人可能都说不上来赫鲁晓夫是谁。 但提起斯大林,不少人眼里是有光的。那是一种“我们曾经强大过”的情结。 不过,也有不少历史学家在摇头。 他们说,你可以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贡献,但不能抹掉他犯下的错误。 几十万人命不是说翻案就能翻过去的,历史不是橡皮泥,随便捏。 更关键的是,赫鲁晓夫的报告虽然有争议,但挡不住它在当时确实推动了苏联的改革。 平反冤假错案、开放思想、搞经济复苏……这些都是实打实做出来的。 你今天说报告有问题,那当年因为这个报告被释放的人、被恢复名誉的人,是不是又该被重新审判? 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斯大林该不该翻案,而在于你怎么翻。 你是为了历史的公正,还是为了现实的需要? 你是为了让人民真正了解真相,还是想找个强人形象给大家打气? 这两者的出发点,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斯大林的“翻案”,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较量的开始。 它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现在和未来—— 到底是继续强硬走下去,还是在强国梦和民主化之间找平衡,这才是真问题。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12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