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攻占库兹明诺夫卡村   10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南部”集

天天纪闻 2025-10-06 18:47:09

俄罗斯军队攻占库兹明诺夫卡村   10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南部”集群部队通过积极果断的行动,夺取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居民点库兹明诺夫卡村。   这座位于北顿涅茨克附近的村庄,看似普通却扼守着通往顿涅茨克核心防御圈的关键节点。   它坐落在托列茨克与康斯坦丁诺夫卡之间的丘陵地带,是乌军连接红利曼与斯拉维扬斯克后勤线的“毛细血管”,一旦失守,北顿涅茨克西侧的补给通道将直接暴露在俄军火力覆盖下。   执行此次攻坚任务的“南部”集群,是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绝对主力。这支由第8集团军主导,编入空降军第98伞兵师及志愿者第3军的作战力量,早已形成成熟的“三兵团作战体系”。   负责库兹明诺夫卡方向的正是其右翼兵团,该部队此前在阿特木斯克周边积累了丰富的村落攻坚经验,擅长应对乌军依托民居构建的立体防御工事。   从战场协同来看,俄军显然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电子侦察部队提前72小时截获乌军第4独立坦克旅的通信数据,锁定了其在村内的火力点分布与换防规律,为精准打击提供了坐标支撑。   战斗的打响以典型的“俄军式火力准备”拉开序幕。   10月4日深夜,部署在托列茨克附近的“龙卷风-S”火箭炮率先发起首轮覆盖,针对乌军预设的战壕体系和反坦克阵地实施饱和打击,单日发射炮弹量达到680枚,同时6个无人机营的“天竺葵-2”游荡弹群对村内制高点进行逐个清除。   这种“炮火开道+无人机清场”的组合战术,在顿巴斯战场已被反复验证有效——无人机凭借红外成像系统锁定移动目标,引导炮弹实施“点穴式”打击,仅凌晨2时至3时的一小时内,就摧毁乌军3个重机枪阵地和2辆装甲车。   地面突击阶段,俄军采用了经过实战优化的“装甲三角阵”战术:前锋由两辆T-90M坦克开路,利用其主动防护系统抵御乌军反坦克导弹,侧后方跟进的BMP-2步兵战车搭载突击步兵,工兵则在装甲掩护下排除乌军预先埋设的反坦克地雷。   这种协同模式有效降低了伤亡风险,当俄军装甲部队突入村中心广场时,负责防守的乌军第4独立坦克旅残部已失去有效指挥——其前沿指挥所此前遭俄军“伊斯坎德尔-M”导弹打击,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士兵只能依托断壁残垣进行零星抵抗。   清剿残敌的过程持续约4小时,俄军空降兵发挥了关键作用。第98伞兵师的士兵携带消音武器逐个排查民居,利用无人机从屋顶天窗侦察室内情况,避免了逐屋攻坚的伤亡。   战场视频显示,部分乌军士兵因补给中断丧失抵抗意志,在俄军喊话后选择放下武器,这些俘虏被迅速转移至后方集结点,村内平民则被妥善安置在未受损的地下室,等待后续撤离。   至10月5日清晨,库兹明诺夫卡村的标志性建筑——村政府大楼上升起俄罗斯国旗,俄军随即在村周边部署反坦克导弹系统,构建起纵深3公里的防御圈,防止乌军反扑。   这场胜利的战略价值远超村落本身的面积。从战场态势看,库兹明诺夫卡的失守使乌军在北顿涅茨克与康斯坦丁诺夫卡之间出现防御缺口,俄军得以将炮兵阵地前移5公里,射程直接覆盖乌军通往斯拉维扬斯克的T-0514公路补给线。   更关键的是,此举与俄军在多布罗波利耶突出部的推进形成呼应——“中央”集群同日在沃尔诺耶村取得突破,两路俄军呈“钳形”态势,逐步压缩乌军在顿涅茨克西北部的防御空间。   对乌军而言,后勤线的切断已成致命威胁,国际观察团此前就指出,仅9月下旬,乌军因补给中断导致的非战斗减员就超过1500人,库兹明诺夫卡失守无疑会加剧这一困境。   从整个顿巴斯战局来看,库兹明诺夫卡村的夺取是俄军“稳步推进、巩固控制”战略的缩影。自2023年10月转入攻势以来,俄军通过逐个拔除乌军前沿据点、切断后勤通道的方式,逐步瓦解乌军的防御体系。   此次战斗中,俄军再次展示了情报、火力与地面部队的协同能力——电子侦察锁定目标、精确打击摧毁指挥中枢、装甲集群实施突破、空降兵清剿残敌,这套流程化的作战模式已成为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标准打法”。   随着库兹明诺夫卡等关键节点的相继失守,乌军在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的“双子城防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顿巴斯战场的天平已明显向俄方倾斜。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