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宣布!咱刚呼吁美撤走亚太核武,美国转头就来了个“反杀”——直接宣布核预

天天纪闻 2025-10-06 18:47:08

美国总统宣布 !咱刚呼吁美撤走亚太核武,美国转头就来了个“反杀”——直接宣布核预算暴涨377亿、B61-13核弹提前半年投产,还把B61-12战术核弹部署到英国!   先看这377亿核预算暴涨的去向,绝非空泛的数字堆砌。美国2025财年国防预算已飙升至8952亿美元,其中核力量建设是重中之重。   陆基方面,替换“民兵-3”的“哨兵”导弹项目成本已从958亿超支到1310亿,450个发射井改造、1万公里通信电缆铺设都要砸钱,光征地谈判就得和数百名私人土地主反复拉扯;   海基上,“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加速建造,首艘预计2031年服役,这型潜艇是未来海基核威慑的核心,每一分投入都直指“印太威慑”目标;   空基更不含糊,除了核弹本身,配套的指挥系统也在升级,130亿美元采购的5架E-4C“末日飞机”已在俄亥俄州测试,用波音747-8改装的机身能抗辐射冲击,加装的超长天线确保核战中总统能直接指挥部队。   海军的E-130J“凤凰II”也在推进,8000米拖曳天线专门用于指挥核潜艇反击。更隐蔽的是南卡罗来纳州萨瓦纳河核设施的扩建,这个冷战时生产钚弹芯的基地重开生产线,为所有新型核弹提供“心脏”部件,这才是预算暴涨的真正底气。   再说说B61-13核弹提前半年投产的门道。美国防部说它“不增加核弹总数”,但这话藏着猫腻——这型核弹当量可调,最大威力远超广岛原子弹,能由B-21、F-35等多款战机搭载,灵活性比旧型号提升数倍。   提前投产的关键原因,是美国急着填补战术核威慑的“空白区”:之前的B61-12虽能钻地打击,但面对加固工事仍显不足,而B61-13的弹头设计更适合摧毁深层目标,刚好适配美军“一体化威慑”战略里“有限核打击”的设想。   负责生产的国家核安全局早就盯着萨瓦纳河基地的钚弹芯供应,生产线一跟上就立刻提速,这种“弹药-载具-指挥”的协同推进,比单纯提前投产更值得警惕。   把B61-12战术核弹部署到英国莱肯希思基地,更是精准踩在全球核安全的敏感点上。   这是美国时隔十多年重返英国核部署,基地新建的储存设施刚完工,搭载核弹的F-35A战斗机已经到位,第493战斗机中队甚至悄悄推出了带蘑菇云图案的纪念徽章,把核部署当成了“功绩”炫耀。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采购的12架F-35A专门为核任务改装,未来会转移到马勒姆基地,形成“美国核弹+英国战机”的北约核共享模式。   这种部署看似针对欧洲方向,实则是对亚太的示范——美国在联合国被追问亚太核武时,用欧洲的动作释放信号:只要符合霸权需求,它随时能在热点地区加码核威慑。   要知道,B61-12当量最低仅300吨,可通过隐形战机近距离投放,这种“战术核武常规化”的倾向,正在模糊核战争与常规战争的界限。   这一系列操作,恰好戳破了美国所谓“核裁军”的谎言。我方此前提出“强者先裁”原则,直指美俄占全球90%以上核武库却要求他国裁军的荒谬。   可美国用预算暴涨回应“率先裁军”,用欧洲部署回应“撤出亚太核武”,用B61系列升级回应“反对核共享”。   其逻辑很直白:核力量是维护霸权的核心工具,既要靠“哨兵”导弹、“哥伦比亚”潜艇保住战略威慑底线,又要用B61系列战术核弹降低核使用门槛,还要通过北约核共享把盟友绑上战车,形成对竞争对手的围堵。   但这种霸权玩法正在制造巨大风险。莱肯希思基地的核储存设施离市区不远,一旦发生意外或遭袭击,后果不堪设想;B61-13的提前投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刺激其他国家加速核武现代化;   而“末日飞机”的密集测试,更是在渲染核战争风险。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炒作“亚太核威胁”,一边把战术核弹部署到离俄罗斯更近的英国,这种双重标准只会让全球核军控体系进一步崩塌。   说到底,美国的这些动作不是一时冲动的“反杀”,而是核霸权思维的必然结果。我方呼吁撤出亚太核武,是为了地区和平稳定;美国加码核投入,是为了保住垄断地位。两种立场的对比,恰恰说明谁在真正维护核安全,谁在把世界推向危险边缘。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