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被炸成废铁时,顿巴斯前线 20 万乌军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 2025 年 6 月,俄军还在死磕交通线 —— 集中炸顿巴斯的伊久姆铁路,把铁轨炸断 3 处,又毁了 2 个乌军弹药库,以为这样能断补给。 可乌军工兵带着预制模块,1 小时 20 分就接好铁轨;弹药库没了,当天就用民用卡车从备用点调 200 吨炮弹,照样送前线。 那半个月,俄军炸了 4 座桥、5 个库,乌军每天仍收 600 吨北约援助,双方拉锯,俄军推进每天不到 500 米。 7 月初才有转机,俄军情报团队汇总 3 个月电力数据,发现关键: 顿巴斯前线 75% 的电,都来自斯洛维扬斯克那座 1973 年的老变电站 —— 它是乌西部电网往东部战场输电的唯一枢纽,连北约物资分拣中心都靠它供电。 俄军派 “海鹰 - 10” 盯了 9 天,摸出规律:每天凌晨 4 点变电站换班,周边 S-300 防空系统会调雷达,这是防护缺口。 7 月 12 日凌晨 4 点 08 分,俄军动手。 2 架苏 - 35 先升空,用电子干扰让乌军雷达黑屏 18 分钟;接着 3 枚 “匕首” 导弹从米格 - 31BM 发射,10 倍音速让拦截弹追不上。 导弹直接炸穿核心:3 台主变压器剩外壳,控制室电路板成焦土,地下 1.8 米的电缆都熔了,金属结成硬块。 乌军工程师看了直摇头:“修复要 5 个月,还得从法国进口特种线圈,根本运不过来。” 电一断,前线先乱。 7 月 13 日清晨,乌军第 66 旅通信兵发现星链终端黑屏 —— 断联 4 小时,俄军推进 2 公里,乌军没法调兵。 雷达站瞎了,原本能探 60 公里的雷达,现在 5 公里内都看不见;无人机全趴窝,“海鹰 - 10” 没电充,TB-2 没信号,只能派士兵徒步侦察,3 人刚过火线就被俘。 北约援助也卡壳。 波兰马尔堡机场的分拣机、起重机全断电,8 架装 “毒刺” 导弹的 C-130 在跑道排队,卸不了货; 利沃夫弹药仓库的导弹要恒温,停电后温度飙到 35℃,士兵搬 400 多枚导弹到露天,不少人中暑晕倒。 后方更乱。 基辅第 2 医院备用发电机只够手术室和 ICU,普通病房漆黑,家属举手机手电筒照路,输液瓶都放窗台上借光; 哈尔科夫超市冷冻肉化一地,加油站没法加油,7 月 15 日晚上上千人举蜡烛抗议,泽连斯基政府只能派警察拦着,没辙。 乌军想救急,却掉死循环。 从德国买 3800 台柴油发电机,7 月 18 日 5 辆运机组的卡车在第聂伯河大桥被炸,250 多台成废铁;就算运到前线,敖德萨炼油厂因电网波动,柴油产量掉 70%。 有机器没油烧,只能当掩体。 北约说帮忙,搞 “能源支援小组”,可 750 千伏的特种变压器,欧洲阿尔斯通工厂要造 6 个月,运过来还得防俄军炸。 等设备到了,前线早变样 ——7 月底俄军趁乱拿下顿巴斯北部 5 个据点,乌军阵地晚上连手电筒光都少了。 这仗其实说透了:现在打仗不是拼人多,是找对方的 “命门”。 俄军没跟乌军抢战壕,就炸一座变电站,却搅垮通信、补给、士气,比炸十座桥都管用。 信源:苦战3年多,俄军终于抓到乌克兰的“命门”,普京要再打大硬仗?——网易
俄军成功扭转了红军城以北的局势。乌军总司令部希尔斯基部署的乌军预备队试图切断俄军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