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芯片,加税,逆差的问题了,现在美国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强

烟雨评社 2025-10-07 15:45:24

中美贸易战,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芯片,加税,逆差的问题了,现在美国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强迫中国,参加对俄罗斯的围剿,一旦中国上当,等俄罗斯垮了,美国就可以举全西方之力对付中国了,美国的施压手段正在层层升级。 美国一边威胁中国跟俄罗斯走近就加码关税,一边让欧洲出面游说,关税那套说辞早就编好了,专门盯着中国的新能源和稀土这些能卡住全球产业链的领域,动不动就拿之前的关税清单说事,暗示再跟俄罗斯做能源生意,就把这些行业的税率往更高提,摆明了就是拿中国的优势产业开刀。 9 月 15 日那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 G20 财长会议上公开喊话,直接挑明希望欧洲先对中印征收高额关税,目标很明确,就是阻止两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还承诺美国会随后跟上。 这话一出,欧洲商界先炸了锅,要知道欧洲现在能源供应还得靠俄罗斯,真要是对中印加税,先不说能不能拦住中俄贸易,欧洲自己的化工、制造业成本就得飙升。 有德国化工企业老板私下吐槽,现在公司 40% 的原料都靠俄罗斯天然气,要是跟着美国搞制裁,不用等别人动手,自己先得倒闭。 其实这早不是美国第一次施压了,更早之前总统就亲自给欧盟官员打电话,催着他们对中国加征最高 100% 的 “二级关税”,还开出条件说美国会同步跟进。所谓 “二级关税” 比普通关税狠多了,不光针对单一商品,连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产品都得受牵连。 比如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要是被加征 100% 关税,原本 20 万欧元的车就得卖到 40 万,直接失去市场竞争力。可欧盟内部压根没达成共识,法国担心自己的农产品出口受影响,意大利怕失去中国的基建订单,这事一直拖着没成。 美国这么急着逼中国站队,说到底是看中了中俄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贸易联系。2024 年中俄贸易额已经冲到 2448 亿美元,俄罗斯成了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更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能源合作更是压舱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后,一年能给中国输 380 亿立方米天然气,刚好补上国内的能源缺口。美国想切断这条线,可中国的能源需求摆在那,俄罗斯的资源也得有地方卖,这种互补性根本不是关税能拦得住的。 更让美国眼红的是,中俄贸易早就不局限于能源了。2024 年俄罗斯市场上,11 个中国汽车品牌挤进乘用车销量前 15,哈弗排第二,极氪更是拿下电动汽车销冠,占了近一半市场份额。 俄罗斯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里,从中国造的极地钻机到中企的融资支持,全产业链都有中国身影。这些合作不是一天建成的,早就成了两国经济的刚需,美国想靠施压就拆开,根本不现实。 为了逼中国就范,美国还放出别的招数,比如威胁把更多中国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甚至暗示要限制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项目。可这些手段效果越来越差,中国现在对美出口占比已经从几年前的 19% 降到 15%,反而对东盟、中东的出口涨了不少。 美国自己的农场主也急了,2024 年对中国的大豆出口跌了 22%,不少人跑到华盛顿抗议,说政府别为了政治牺牲农民利益。 欧洲国家的态度也很微妙,虽然美国催得紧,但实际行动很谨慎。欧盟贸易委员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只降了 3%,反而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涨了 8%。 德国总理私下就说过,“不能把中国当成敌人,我们需要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显然欧洲也明白,跟着美国围剿俄罗斯,最后只会让自己受损。 现在美国的施压还在继续,据说正在撺掇日本、韩国一起对中俄贸易设限,可这些国家心里都有本账。 日本的汽车零件有 20% 靠中国供应链,韩国的半导体材料也得卖给中国,真要是跟着美国走,自己的经济先得受重创。中国这边则看得很清楚,不管美国怎么施压,坚持自己的节奏,不卷入地缘冲突,才是最稳妥的路。 说到底,美国想靠贸易战逼中国围剿俄罗斯,本身就是打错了算盘。中俄贸易的根基是互补和共赢,不是谁能强迫改变的。而中国更不会上当,要是真跟着围剿俄罗斯,等于是自断臂膀,给美国可乘之机。 现在的态势很明显,美国的施压层层升级,可中国的应对越来越稳,这场博弈里,谁能坚持到最后,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了,美国要是继续在这条霸权的道路上执迷不悟,最终只会自食恶果,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信源:新华网

0 阅读:34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