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直接打电话向挪威要诺贝尔和平奖!称如果不给,就是侮辱美国。   特朗普向挪

天天纪闻 2025-10-06 17:47:06

特朗普直接打电话向挪威要诺贝尔和平奖!称如果不给,就是侮辱美国。   特朗普向挪威索要诺贝尔和平奖这事儿,本质上是把个人执念包装成了对美国的“捍卫”,但从头到尾都透着不合逻辑的荒诞,而这荒诞背后全是有迹可循的事实脉络。   首先得明确一点,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权根本不在挪威政府手里,而是由挪威议会任命的五人委员会决定,这是诺贝尔遗嘱里写得明明白白的规矩。   可特朗普偏要找挪威财政大臣斯托尔滕贝格“要说法”,甚至在对方街头行走时突然来电,把关税谈判和诺奖诉求搅在一起说。   这种找错对象的操作,本身就暴露了他对诺奖机制的无知,却还硬要摆出“不给就是侮辱美国”的强硬姿态,实在显得滑稽。   更讽刺的是,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跟斯托尔滕贝格提这事儿,此前多次通话都没忍住把诺奖挂在嘴边,活脱脱把外交沟通变成了个人诉求的“复读机”。   特朗普对诺奖的执念可不是一时兴起,早从2017年就开始发酵。那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颁给了提倡废核的国际组织ICAN,彼时正值美朝核对抗升级、特朗普威胁退出伊核协议的敏感时期,虽然委员会否认针对他,但特朗普显然把这当成了“忽视”,从此埋下了对诺奖的怨念。   到2018年,他更是闹出了“虚假提名”的乌龙——挪威诺贝尔协会收到伪造的提名信,直接报了警,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放弃,当年因新加坡朝美峰会,还真被挪威议员提名过一次,可惜最终落选。   真正让他觉得“自己该得奖”的,是2020年促成的《亚伯拉罕协议》。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在白宫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后,挪威议员克里斯蒂安·泰布林-吉德立刻提名他参评2021年诺奖,称他“打破了美国历任总统开战传统”,还把撤军中东、调解印巴争端等都算成他的功绩。   一周后瑞典议员又补了个提名,理由是推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签署合作协议。这两次提名彻底喂大了他的期待,以至于后来多次公开抱怨:“无论我在俄乌、巴以问题上取得什么成果,他们都不给我诺奖”,甚至酸溜溜地说奥巴马“莫名其妙获奖”,自己却被不公对待。   为了给自己“造势”,白宫还特意放出风声,说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以色列等七个国家都支持他拿奖。   可这些支持根本站不住脚,就像《亚伯拉罕协议》虽然表面上让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破冰,却压根没解决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连美媒都承认这是协议最大的硬伤。   更别提他任内动辄挥舞关税大棒,就在给斯托尔滕贝格打电话前一个月,还宣布对挪威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跟对欧盟的税率持平,这种一边施压一边要奖的操作,简直把“利益交换”写在了脸上。   面对他的索要,各方反应其实早就说明了问题。斯托尔滕贝格只肯承认通话谈了关税和经济合作,对诺奖话题避而不谈,显然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更是从头到尾没回应过他的诉求,毕竟诺奖评选向来看重长期和平贡献,而非短期政治操作——奥巴马获奖虽有争议,但至少是基于推动国际合作的预期,而特朗普任内退群成瘾,退出《巴黎协定》《中导条约》,还加剧了核扩散风险,这些都与和平奖的初衷背道而驰。   最耐人寻味的是他那句“不给就是侮辱美国”。且不说诺奖从未与“国家荣誉”直接挂钩,历史上美国有四位前总统获奖,靠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成就:卡特推动中东和谈,奥巴马推动多边合作。   而特朗普却想靠施压拿奖,本质上是把个人虚荣心凌驾于国家形象之上。这种逻辑就像要求裁判必须给主队打分,否则就是侮辱球队,既违背规则,又暴露了底气不足。   事实上,连提名他的议员都承认“不是讨好他”,只是基于所谓“事实评判”,可即便如此,诺贝尔委员会依然没松口。毕竟和平奖的价值在于引领人类向善,而非迎合政治人物的诉求。   特朗普或许到现在都没明白,诺奖从来不是“要”来的,更不是用关税和威胁能换来的,他把索要诺奖包装成“捍卫美国尊严”,说到底不过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既没能动摇诺奖的评选标准,反而让世人看清了他将个人欲望捆绑国家利益的真实面目。

0 阅读: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