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向美国发出了最后通告。 10月5日,普京就军援乌克兰问题,向美国发出了被俄媒称为“最后通牒”的警告。美乌等待的“战斧”导弹,是否会成为压垮俄美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情的起点在9月底的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泽连斯基专程找特朗普进行了一场闭门会谈,递上去的文件里明明白白写着要“战斧”巡航导弹,还附上了详细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诉求。 这可不是临时起意,当时乌克兰30%的国土还在俄方控制下,前线推进受阻,急需能打击俄罗斯纵深的远程武器。 而“战斧”导弹2500公里的射程,刚好能覆盖大半个俄罗斯欧洲部分,从克里米亚的黑海舰队基地到莫斯科周边的军事枢纽,全在打击范围内。泽连斯基自己也说,哪怕不立刻用,有这玩意儿在手,和俄罗斯谈判时腰杆都能硬不少。 特朗普的态度很耐人寻味,既没答应也没拒绝,这种模糊表态直接给局势添了火。没过几天,副总统万斯又公开说“正在认真考虑援乌‘战斧’”,把这事摆上了台面,被外界解读为对俄罗斯的“极限施压”。 但美国的算盘打得精,嘴上喊得凶,实际根本没打算真把底牌交出去。路透社很快就捅出实情:“战斧”导弹的库存早被美国海军优先占用了,这批导弹是美军对地攻击的核心装备,不是能随便挪用的“闲置物资”。 更关键的是,这玩意儿年产量才55到90枚,就算现在决定增产,到2026年也只能多造57枚,根本经不起乌克兰战场的消耗。说白了,美国就是想拿“战斧”当筹码,既安抚乌克兰,又试探俄罗斯的底线,从头到尾就没打算真让它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 普京的“最后通牒”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抛出来的。10月2日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上,他先给特朗普戴了顶“推动和平谈判靠谱”的帽子,话锋一转就直奔主题:“要是真把战斧导弹给乌克兰用,那俄美关系就彻底玩完”。 这话里藏着三层意思:首先,“战斧”和之前的“海马斯”“ATACMS”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那些武器最多打打俄边境目标,“战斧”能直接轰莫斯科,这是对俄罗斯本土安全的直接威胁; 其次,普京点破了一个关键事实:“乌克兰自己玩不转‘战斧’,得美国人上手帮忙”,这意味着援助导弹就等于美国直接参战,性质从“代理人战争”变成了美俄直接对抗;最后,他特意强调“这不会扭转战场局势”,潜台词是俄罗斯有能力应对,别拿这玩意儿来讹诈。 俄罗斯的底气不是吹出来的,这些年砸在防空系统上的钱没白花。S-400和S-500防空系统早就部署到位,专门盯着西方的远程武器,普京敢说“能把这些玩意儿全给截下来”,可不是空口白话。 更重要的是,俄方已经亮出了反制底牌: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接放话,一旦“战斧”交付,就视为美国“直接参与冲突”,俄罗斯会采取“不对称回应”。 这可不是虚张声势,俄外长拉夫罗夫早有先例——之前所有运到乌克兰的西方武器,全成了俄军的合法打击目标,要是“战斧”真敢来,运输路线、存储仓库肯定会被精准摧毁。更狠的是,普京还暗示可能加速战术核武器部署,用核威慑压垮美国的冒险心思。 但要说“战斧”会压垮俄美关系,其实还差点意思——因为双方都在刻意留有余地。 美国这边,万斯的表态看着强硬,可他根本没进决策核心,说白了就是个“传声筒”,真正拍板的特朗普心里门儿清:“美国优先”才是硬道理,援助乌克兰不能砸了自己的家底。 白宫私下早就放出风,更倾向让欧洲盟友采购其他远程武器转交乌克兰,自己躲在后面摘干净。欧洲那边更不用提,德国、法国老早就对长程援助犯怵,普京的警告正好给了他们拖延的借口,谁也不想当第一个惹怒俄罗斯的冤大头。 俄罗斯这边也没把路堵死。普京的警告里特意加了句“俄美关系中刚刚出现的曙光别轻易毁了”,这其实是在给美国台阶下——毕竟两国再怎么对抗,核大国之间的对话渠道不能断。 俄方的反制措施看着唬人,本质上还是“威慑优先”:打击武器运输线是毁装备不打人,加强防空是被动防御,就算“不对称回应”,也大概率是针对乌克兰或欧洲目标,不会直接冲着美国本土来。 之前西方军援一次次突破所谓“红线”,从主战坦克到F-16战斗机,俄罗斯每次都喊“升级”,但从没真的和美国撕破脸,这次也不会例外。 再往深了说,这事儿本质是美国的“战略矛盾”撞上了俄罗斯的“安全红线”。美国想靠军援乌克兰牵制俄罗斯,又怕真的引发直接战争;俄罗斯想阻止西方援乌,又得拿捏好反制的尺度,不能把局面彻底搞崩。 “战斧”导弹就是这场博弈的“试金石”,美国敢递,俄罗斯就敢接招,但美国根本不会真递——毕竟库存有限、风险太高,犯不着为了乌克兰赌上和核大国直接对抗的代价。
俄罗斯向美国发出了最后通告。 10月5日,普京就军援乌克兰问题,向美国发出了
天天纪闻
2025-10-06 17:47: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