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内蒙一牧民携金色铁牌求鉴,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古代金牌,需上缴,牧民称择日上缴,然而次日专家上门取物时,竟见牧民妻子左右腕各戴金手镯,份量惊人,专家血压骤升, 高斌这个人,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小村,从小就跟父母在草场干活。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赶羊群,双手被绳子磨得粗糙。成年后娶了媳妇,继续当牧民,一家子住毡房,日子过得紧巴巴。收入全靠卖羊毛和奶,冬天风雪大,他就裹着旧棉袄去镇上换东西。夏天热,他光膀子赶牲口,汗流浃背也不停。说话办事直肠子,从不绕弯子,跟人吵架声音大,手势多。平时不碰书,对古董啥的一窍不通,就知道放牧和修马具。1991年前,他的生活太平常,村里档案就记个名字,没啥特别事。闲下来,他就跟媳妇坐炕边,吃羊汤喝奶茶,聊聊镇上新鲜事。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直到捡那铁牌,一切才变样。 捡东西那天,高斌在河边放羊,用鱼竿搅水,钩起块重铁牌。表面锈多,图案模糊,他擦干净塞兜里。回家放炕上,媳妇摸了摸,说像金子。他想去镇上问问。第二天骑马到古玩店,店主看半天摇头。高斌又找退休老师,老师用镜子瞧,建议去市里文物处。高斌带过去,专家擦锈照光,认出是辽代贵族金牌,纯金的,得上交给国家。他听完,说会挑日子办手续,就走了。 回家的路,高斌翻看铁牌,想起媳妇的话。决定去金店熔了。老板称重验金,炉子一烧,铁牌化成水,浇成两只大镯子。媳妇戴上左手右手,沉甸甸的。第二天专家来取,进门见镯子闪光,专家脸白了,伸手要看。摸着认出金质一样,就问高斌为啥熔了。高斌说捡的归自己,能随便用。专家讲法规,手抖着,另一个扶他坐下。高斌抱胸站着,不松口。工作人员记下全过程。 这事一出,当地报纸登了,高斌捡牌熔镯的细节全曝光。记者去采访,拍了毡房照片。老百姓看报,议论归属问题。政府印小册子,派人村里发,讲上交规矩。文物处加巡河,教人认古物。高斌没挨罚,继续赶羊,镯子放箱里。媳妇偶尔戴,他擦擦就行。镇上人说起,他点头走人。媒体多报道,学校办课,学生看图。机构挖文物严了,登记快。这事成例子,提醒大家别毁宝贝。村子还是老样子,高斌一家照旧过。 高斌的背景挺典型,内蒙古牧民多是这样。从小在草原长大,学不会细活,就懂牲口和草场。村里人说他实诚,但有时太轴,不听劝。捡铁牌前,他没想过宝贝啥的,就当运气好。去鉴定时,专家说价值高,他表面答应,心里另有打算。熔镯这步,踩了红线,但法律上没抓到把柄。专家气急,是因为文物丢了历史味儿。国家宝贝不是个人私货,得全社会护着。 事件细节看,高斌从河里捞牌,到熔成镯,全是自家决定。没问多,就按自家想法办。专家上门那刻,镯子份量显眼,金光跟原牌一样。质问时,高斌立场硬,专家血压升,场面僵。工作人员在场,记录清清楚楚。这暴露了当时农村对文保法的知晓少。很多人捡东西,第一想是值钱,第二是自家用。 后续里,报道一多,影响大。政府行动快,宣传到基层。以前文物散失多,这事后巡查紧了。高斌结局简单,没变故,继续牧业。镯子留家里,没卖没藏。这提醒人,捡宝贝得上交,别图一时。文物是根,毁了就没了。社会进步,就从这些小事学起。
1991年,内蒙一牧民携金色铁牌求鉴,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古代金牌,需上缴,牧民称择
文山聊武器
2025-10-04 18:46: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