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凑到那人耳边,压低声音说:“我看上了一件大家伙,得你掏钱帮忙买!” (信源:百度百科——徐增平) 这 “大家伙” 不是奢侈品,竟是一艘能改写中国海军历史的航母 ——“瓦良格” 号。 上世纪 80 年代,苏联想打造新一代航母,“瓦良格” 号就是其中之一,1985 年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 按照设计,它全长 304 米,满载排水量 6.7 万吨,能搭载几十架战机,要是顺利完工,绝对是当时顶尖的航母。 可没等它下水,1991 年苏联解体了,“瓦良格” 号成了乌克兰的 “遗产”。 这时候的 “瓦良格” 号,只完成了 68% 的建造工作 —— 船壳造好了,却没装引擎、没铺线路,连武器系统的影子都没有。 乌克兰既没资金继续造,也没能力用它,只能让它泡在黑海造船厂的码头里,任凭风吹雨淋,慢慢生锈。 有去过现场的人说,那时候的 “瓦良格” 号,甲板上长满杂草,船舱里积着水,看着就像一堆没人要的废铁。 这里得科普个关键:为啥 “瓦良格” 号对中国这么重要? 当时中国从没接触过航母,连基本的设计图纸都没有,想从零开始造航母,至少得花二三十年。而 “瓦良格” 号虽然没完工,却有完整的船体结构和设计框架,相当于给中国提供了一个 “现成的样本”。 有了它,我们能少走很多弯路,快速搞懂航母的构造、布局,甚至能在它的基础上研究动力、舰载系统,这可是 “一步登天” 的机会。 可想要把 “瓦良格” 号弄回中国,难如登天。国际上不少国家盯着它,尤其是西方国家,生怕中国借此发展航母力量,处处设卡。 这时候,贺鹏飞和徐增平站了出来。1998 年,徐增平以香港公司的名义,打着 “改造成海上赌场” 的幌子,去和乌克兰谈判。 为了让对方相信,他还特意准备了详细的赌场设计方案,最终花 2000 万美元,把 “瓦良格” 号的船体和设计图纸都买了下来。 本以为能顺利回国,没想到在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被拦下了。土耳其以 “航母体型太大,可能影响海峡安全” 为由,不让船队通过。 这一拦,就是 20 个月。那段时间,贺鹏飞和徐增平四处奔走,一边和土耳其谈判,承诺提供经济援助、开通旅游航线,一边还要应对国际上的质疑。 有好几次,大家都觉得 “没戏了”,可贺鹏飞始终没放弃,他说:“这船关系到中国航母的未来,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把它弄回去。” 2001 年 11 月,“瓦良格” 号终于被拖出了黑海,经过地中海、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整整走了 4 个月,才在 2002 年 3 月抵达中国大连港。 当这艘巨舰缓缓靠岸时,很多人都围过来看,有人说 “花 2000 万买堆废铁不值”,有人担心 “改造起来比造新的还难”,可贺鹏飞却笑着说:“你们等着,它以后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改造 “瓦良格” 号的过程,比想象中更难。科研人员先是花了两年时间清理船体,光除锈就用了上万吨油漆;接着研究设计图纸,一点点搞懂每个舱室的用途、每条线路的走向;然后加装国产的动力系统、雷达系统、舰载武器,甚至重新设计了甲板,让它能搭载歼 - 15 舰载机。 有工程师回忆,那时候大家几乎住在船厂,24 小时连轴转,有人累得晕倒在岗位上,醒了继续干。 2012 年 9 月 25 日,“瓦良格” 号以 “辽宁舰” 的名字正式加入中国海军。当它挂满彩旗、鸣响汽笛时,在场的很多人都哭了 —— 从买下它到改造完成,整整 14 年,多少人为此付出了青春和汗水。 而更让人遗憾的是,贺鹏飞在 2013 年就去世了,没能看到辽宁舰第一次远海训练,没能看到歼 - 15 在甲板上成功起降。 现在的辽宁舰,早已不是当年的 “废铁壳”。它多次执行远海训练任务,和山东舰、福建舰一起,组成了中国海军的 “航母梯队”,让中国真正拥有了 “海上移动国土”。 每次看到它劈波斩浪的样子,都能想起 “瓦良格” 号的过往 —— 它不仅是一艘船的蜕变,更是中国航母事业从零到一的见证。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第一次看到辽宁舰的新闻时,是什么心情?你觉得 “瓦良格” 号的故事,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评论区聊聊,一起为中国航母的成长点赞,也为那些默默付出的 “开路人” 致敬!
[微风]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凑
韫晓生
2025-10-04 17:49:22
0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