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历经半个世纪,栽了几次大坑才拿到的稀土王牌。 内蒙古那片黄沙漫天的草原

蕊蕊聊过去 2025-10-03 19:45:59

这是中国历经半个世纪,栽了几次大坑才拿到的稀土王牌。 内蒙古那片黄沙漫天的草原下,埋着个能搅动全球科技风云的宝贝。半个世纪前,它被当废渣扔一边;如今,一纸出口令,就能让列强急眼。这张稀土王牌,中国是怎么从坑里爬出来,握紧不放的? 那是1927年,一帮地质人头一回在那儿踩点,发现铁矿里头藏着稀土宝贝。可惜那时候技术跟不上,稀土这玩意儿被忽略了,矿区就这么当铁矿使劲挖。到了1950年代,铁矿石运出一车又一车,伴生的稀土矿渣堆成山,全当废料处理。谁能想到,这里面有17种稀土元素,占中国总储量八成多,全球最大稀土矿就这么睡了大半辈子。 1970年代中日邦交刚正常化,日本企业眼尖,看上白云鄂博的矿渣,跑来谈合作开发。国内一看不对劲,赶紧叫停。可技术底子薄,实验室里头试来试去,分离不出高纯度的东西,只能把原矿低价卖出去,换国外的精炼货。出口量一下窜起来,资源白白流失,国家心疼啊。这就是头一个大坑,资源在家门口,却管不住。 转眼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化学家徐光宪琢磨出串级萃取理论。这法子用数学公式算出萃取平衡,一套设备就能高效分离稀土,成本降到国外四分之一,纯度高达99.999%。1975年全国稀土会议上,这理论一亮堂,轰动全场。没几年,包头和赣州的矿厂就用上了,产量蹭蹭上涨,中国稀土分离技术一下子世界领先。 技术这关过了,国家底气足了点。 可好景不长,技术红利一出来,国内企业蜂拥而上。南方赣州那块,民营小厂子冒出来上百家,互相杀价,稀土原矿贱卖到国外。资源耗得飞快,市场乱套,环保也跟不上。这又栽了个坑,技术有了,管理没跟上,稀土成散沙。进入新世纪,国际大佬坐不住了,欧美日企业封自家矿,带技术涌进中国,收购民营厂子,图从源头分一杯羹。并购风潮刮得猛,厂子换主人,技术专利外流,国家资源眼看要散。 关键时候,国家出手统筹。2011年起,分批整合资源,北方稀土集团管白云鄂博,中铝稀土、五矿稀土、赣州稀土、厦门钨业、盛和资源这六大集团成型,从矿山到冶炼,全链条抓牢。到2020年,开采和分离产能九成在手,外资并购的厂子和线,全并进国有体系。海外还布局矿仓,澳大利亚、非洲都有点,供应链稳如泰山。这下子,稀土从散兵游勇,变铁板一块,中国对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稳了。 2010年钓鱼岛事件一闹,日本扣中国渔船,中国对日稀土出口实际卡住。日本企业急了,仓库空荡,上WTO告状。两年后,WTO说中国输了,可那时六大集团已控出口大头,用市场手段稳供应,日本没辙。到2024年,日本稀土进口六成多还靠中国,重稀土100%指望这儿。 美国也一样,贸易战打了好几年,本土矿有,加工八成在中国干,冶炼自给才15%。高端武器稀土,全得运来精炼,不然科技大国招牌砸手里。 为啥中国储量降到全球四成多,还能卡脖子?说白了,稀土不是挖出来就行,得有全产业链。欧美去工业化久了,人才断层,操作常识丢光。欧洲的Northvolt,集硅谷脑子、华尔街钱、欧盟政策,从中国进口技术和团队,融了上千亿欧元。结果呢,2024年宝马取消20亿欧元订单,工厂事故不断,工人中毒、爆炸,产能上不去,2025年3月破产。创始人灰溜溜回硅谷搞AI去了。这就是基本功丢了,钱砸再多也白搭。 中国这二十年,正赶上信息技术、新能源、机器人、人工智能大爆发。串级萃取技术跟应用深度绑,成本低、纯度高,产品渗透全球。锂电池明明不缺资源技术,欧美就是跟不上,华尔街宁炒比特币,也不投十年见效的实业。稀土这王牌,靠的就是沉下心锤炼基本功,国家调控、市场导向,两手抓。半个世纪栽坑,从低价出口到产业链霸主,教训贵,收获更大。资源安全是国家命根子,守住了,就能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如今中美经贸摩擦、台海局势复杂,所谓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上台,鼓吹“台独”,但一个中国原则是底线。稀土这张牌,也提醒我们,关键资源不能掉链子。展望未来,坚持创新驱动、统筹调控,中国稀土产业会更稳,为全球科技贡献中国力量。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