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在农村叫什么?难不成之前人们并没有发现稀土这种“土”吗?原来之前一直当普通石头,这样一看,以前真的是亏大了...... 说起稀土这玩意儿,总让人觉得它藏着点神秘劲儿,尤其在农村那些地方,挖地的时候碰上块硬邦邦的石头,大家伙儿随口就叫它“硬土”或者“重土”,有时候还说成“花石头”啥的。哎,你想想看,那些老农们弯腰刨土,挖出这么个东西,颜色斑斑点点,沉甸甸的,搁谁手里都觉得碍事儿,干脆一脚踢边上去了。谁能料到,这所谓的“土”头儿,其实是十七种金属元素的大家族,镧、铈、钕这些家伙,搁在现代科技里头,简直就是宝贝疙瘩。农村人管它叫这些名字,本来也没啥深意,就是觉得它不像寻常泥巴那么好使唤,硬得像石头,还重得慌,耕地时老卡犁头。结果呢?这东西在地壳里头到处都有,就是散得开,提纯起来费劲儿,才得了个“稀”字。可笑的是,早年间大家压根儿没当回事儿,就这么踩在脚底下,换来几块钱卖给收破烂的,回头一想,亏得不是一点半点。 要说稀土的来头,还得从老远说起。十八世纪末,瑞典矿工在山里头刨出块黑不溜秋的矿石,化学家们捣鼓半天,才从中抠出些奇怪元素来,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叫上“稀土”了。不是真稀缺,铈这家伙在地壳里头比铜还常见,可它总爱跟别人混一块儿,分离起来像剥洋葱,一层一层,费时费力。古代时候呢?这东西压根儿没派上用场。古人挖矿多是为铁啊铜啊这些实打实的家伙,稀土就算提出来了,也没地方使唤去。想想看,那会儿社会就靠手工活儿,哪来高科技需求?就算有人折腾出点稀土氧化物,也顶多当成颜料啥的,搁瓷器上刷两笔,远没到今天这么值钱的地步。工业革命一闹腾,蒸汽机、电机这些玩意儿冒头了,稀土才慢慢露脸。永磁体、激光、催化剂,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全得靠它撑腰。没了稀土,导弹飞不远,手机屏不亮,风车转不动。你说,这从土里头蹦出来的家伙,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战略资源? 中国这边的稀土,分布得有讲究。北边轻的,南边重的,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是老大,轻稀土占了大头,储量全国八成以上,全球四成多。那里头镧和铈多,挖出来像灰白的岩石,露天坑道深得见不着底。南边江西赣州一带,中重稀土为主,离子吸附型矿,雨水一冲就渗出来,相对好弄点。四川凉山、广东粤北也沾光,总的来说,中国占了全球四成储量,却能供全套十七种元素,这格局让咱们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可早年头儿,这资源就这么白白躺着,农民们叫它“怪石头”或“黑金土”,黑金土听着还行,其实就是盼着能多换俩钱儿。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产量全球九成多,却卖得贱兮兮,每吨几百刀,远没加工后的价儿高。国外买家拉走一船船氧化物,回去提纯做合金,造核潜艇、战斗机,咱们这儿呢?留下一堆尾矿,河水黄了,土酸了,庄稼长得歪瓜裂枣。环境这账,算得人心酸,每吨稀土氧化物,搭上万吨废渣,渗进地下水,鱼虾翻白肚,村民喝水咳嗽。低价出口换外汇,听着体面,实际是把黄金当泥巴甩了。竞争乱套,企业抢着挖,技术落后,污染管不住,几年后国际价儿翻倍,咱们买回成品得掏天价。这教训,搁谁身上都得长记性。 话说回来,这事儿不是一夜之间就醒的。二十一世纪头几年,国家开始动真格。2006年,国务院发文,定开采总量,矿区铁门一拉,非法挖的断了后路。环保标准上台阶,工厂安污水处理池,废水循环用,渣子堆专用场,盖网防尘。2011年,六大集团整并,中铝、包钢这些北方大户,和赣州、厦门钨业南边儿,合并重组,技术共享,采购统一,不再内耗。产量控得死死的,出口转配额,谈判桌上数据摆开,定价权慢慢握牢。2021年,中国稀土集团挂牌,全链条管,从挖到加工,仓库警卫森严,储备库堆满吨包,标明元素码。缅甸进口虽有起伏,但雨季一到,供给稳不住,国家这手,护住了战略命脉。价格波动大,2023年跌了三成多,可下游新能源车、风电拉动,需求稳稳的。电动车电池、永磁电机,全指着钕铁硼这稀土磁体。全球格局变了,越南产量翻十倍,美国扶持本土,可中国份额虽降到七成,技术领跑,产业链全。管制一出,中重稀土出口卡壳,海外价儿蹿升,国内跟风。这不光是钱的事儿,更是安全牌。想想看,稀土管制从配额到清单,层层加码,合规成难题,可这步棋,走得稳。
燕子为什么会把幼崽踢出窝?一位60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掉下窝的燕子千万不要用手捡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