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8岁的乐韵纵身一跃,从13楼窗台跳了下来,她发泄般地狂呼:死了吧!

悠然话史 2025-09-16 16:27:43

1995年,28岁的乐韵纵身一跃,从13楼窗台跳了下来,她发泄般地狂呼:死了吧!死了吧!临死之前,母亲一遍又一遍地谩骂:“你白瞎了这么漂亮的脸蛋。连个大款都没傍上,活着干什么呀?” 2023年某档《红楼梦》演员重聚节目中,邓婕被问及“当年是否有印象深刻的竞争对手”时,沉默片刻后提到了乐韵:“她的气质太像王熙凤了,导演组一开始都认定她,要是她没走,或许我就没机会了。” 这番话让观众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在经典背后被遗忘的名字,曾距离“国民角色”只有一步之遥,却在8年后从香港13楼纵身跃下,留下一场无人收拾的人生残局。   1987年的《红楼梦》选角现场,18岁的乐韵是最耀眼的存在。试镜时,她穿着自己缝制的旗袍,丹凤眼一挑,把王熙凤的泼辣与灵动演得入木三分。 导演王扶林当场拍板:“这孩子不用试戏了,王熙凤就是她。” 连后来饰演平儿的沈琳都回忆:“乐韵往那一站,我们都觉得她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 当时剧本已送到乐韵手中,剧组甚至为她预留了北京的住宿,可她却在开机前一周突然失联——没人知道,她已跟着香港影星罗烈离开了武汉。   罗烈给乐韵画的“明星梦”,精准戳中了她和母亲的期待。 那时香港影视圈是“造星工厂”,罗烈拿着自己主演的《天涯明月刀》《洪熙官》等电影海报对乐韵说:“跟着我去香港,一年内让你演女主角,比在大陆演电视剧风光十倍。” 乐韵的母亲更是极力撺掇:“去香港才能嫁有钱人,当大明星,留在大陆没出息。”在双重诱惑下,乐韵不仅拒绝了王熙凤的角色,连导演组邀请她演戏份亮眼的尤三姐时,也摇了摇头,带着全部行李登上了去香港的火车。   可到了香港,乐韵才发现现实与承诺天差地别。罗烈有妻有子的事实被刻意隐瞒,她被安置在偏僻的别墅里,成了见不得光的“金丝雀”。 起初罗烈还会偶尔带她参加小型聚会,可当乐韵提出想拍戏时,他总以“先学粤语”“等我找好资源”推脱。 为了控制乐韵,罗烈甚至不让她接触外界,半年下来,乐韵不仅没学会粤语,连普通话都因缺乏交流变得生硬。 直到1988年,罗烈怕她起疑,才通过朋友把她介绍到嘉禾旗下的一家小经纪公司,可此时的乐韵,早已没了试镜时的灵气。   电影方面,她能接到的只有“花瓶”角色:《江湖接班人》里没台词的舞女、《老虎出更2》里一闪而过的女配角,片酬低到连房租都不够。 更残酷的是,“罗烈情妇”的标签让她被圈子孤立,没人敢和她深交,甚至有导演私下说:“用她会得罪罗烈太太,不值得。”   1990年,罗烈妻子找上门的那天,成了乐韵人生的转折点。 妻子带着律师和记者,在别墅门口堵住乐韵,拿出罗烈的结婚证和孩子的照片,当着媒体的面骂她“小三”。 乐韵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三年,她哭着找罗烈对质,却只得到一句“我们本来就是玩玩”。 罗烈为了保全名声,不仅断了她的经济来源,还对外宣称“乐韵主动纠缠,索要巨额分手费”。 走投无路的乐韵只能搬出别墅,租住在香港油麻地的狭小唐楼里,靠接龙套角色和帮人化妆勉强糊口。   更让她崩溃的是母亲的态度。1992年,母亲从武汉来香港投奔她,看到女儿的窘境后,不仅没有安慰,反而每天抱怨: “隔壁阿芳嫁给了富商,你看看你,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早知道你这么没用,当初还不如让你留在大陆演电视剧。” 母亲的指责像针一样扎在乐韵心上,她曾试图解释自己的处境,可每次开口都会被打断:“别找借口,就是你没用,不会勾男人!”   1995年,香港影视圈遭遇寒冬,乐韵彻底没了工作。她曾想过回大陆,可想到自己当初决绝的离开,又怕被人笑话。 4月的一天,她和母亲因为交不起房租又一次争吵,母亲指着她的鼻子骂:“你怎么不去死?活着就是浪费钱!”这句话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天下午,乐韵在唐楼的13楼窗台,朝着楼下大喊“死了吧!死了吧!”,然后纵身跃下。   而罗烈,在乐韵死后没过多久就因丑闻缠身,从一线演员沦为配角,邓婕则凭借王熙凤一角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后来每次提到乐韵,都会惋惜地说:“她是个有天赋的姑娘,就是走错了路。”   如今,乐韵的名字只偶尔出现在“被遗忘的演员”盘点里,她的故事成了娱乐圈早期“捷径陷阱”的典型案例。 有人说她是被美貌耽误,有人说她是被母亲逼死,可究其根本,是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盲目崇拜,和她对“捷径”的轻信,让她亲手毁掉了本该光明的人生。 如果1987年她没有离开《红楼梦》剧组,或许现在的她,也会像邓婕一样,在重聚节目里笑着回忆当年的拍摄时光,而不是成为一个让人叹息的悲剧符号。 参考信源:她是被钦点的王熙凤 一心为爱赴港|她是|钦点.川北在线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