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一天,于震抄起手边的凳子就砸到了怀孕妻子方柏霓的身上,哪怕躲避及时,

悠然话史 2025-09-12 12:26:22

2010年的一天,于震抄起手边的凳子就砸到了怀孕妻子方柏霓的身上,哪怕躲避及时,方柏霓也没能幸免,至此于震“家暴男”的称号被死死的按在他的头上。   当凳子砸向地面的巨响传开时,剧组宿舍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方柏霓踉跄着躲到墙角,脚踝处已渗出鲜血,而于震看着自己的手,眼神里满是错愕。 他后来在采访中说,那一瞬间“脑子是空白的”,完全没意识到这场争吵会失控到这个地步。 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几天后方柏霓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于震家暴,导致我流产”的动态,会让他从上升期的演员,一夜跌入舆论谷底。   彼时的于震,刚凭借《吕梁英雄传》里的抗日硬汉形象打开知名度,接到的剧本能排到次年。 但这条看似顺畅的演艺路,是他从社会底层一步步拼出来的。 他出生在北京普通工人家庭,高中时父亲因病失去重体力劳动能力,家里经济一下垮了。 不爱学习的他主动辍学,端过盘子、在酒吧推销过洋酒,最惨的时候住地下室,每天靠泡面充饥。 1995年,吕丽萍创办的群星表演艺术学校招生,无门槛、学费低,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他攥着打工攒的钱报名,竟真的通过考试,从此踏上演艺路。 两年后,他又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从“服务员”变成科班演员,靠的全是“能吃苦”: 在中戏,他每天最早到排练室,最晚离开;1999年演《重案六组》的小配角“罗川”,哪怕只有几句台词,也提前一周琢磨角色。   2009年,于震在剧组遇到方柏霓时,事业刚有起色。 方柏霓原名方芳,演过《无限生机》等剧,虽不温不火,但两人同为演员,交流起来格外顺畅。 从讨论剧本到分享生活,短短三个月就闪婚——于震后来坦言,当时“想尽快有个家”,却忽略了彼此的性格差异。 婚后矛盾很快显现:于震想先拼事业攒钱买房,方柏霓却希望尽快生小孩;于震性格直爽,吵架时爱说“狠话”,方柏霓敏感,总把情绪藏在心里。 2010年那次争吵,导火索是方柏霓想让于震推掉外地剧组的戏,陪她去做产检,于震觉得“刚接的戏不能违约”,两人越吵越凶,才酿成了“凳子事件”。   但争议的关键,在于“流产”的真相。 方柏霓晒出脚踝受伤照和“流产”控诉后,网友一片哗然,合作方纷纷解约,甚至有观众在他拍戏的片场举牌抗议。 于震第一时间公开道歉,却只承认“情绪失控”,否认“家暴导致流产”:“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她怀孕,后来才知道她之前就胎心不稳,流产是因为争吵前意外摔倒。” 他还找剧组同事作证,证明方柏霓摔倒当天曾去医院检查,但这些解释在“受伤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那段时间,于震不敢出门,不敢看手机,甚至想过退出演艺圈——这是他从地下室摸爬滚打出来后,第一次觉得“人生要完了”。   真正让他走出低谷的,是2012年遇见辛月。 当时两人合作《雪豹坚强岁月》,辛月刚从中戏毕业,性格开朗直率。 她知道于震的“家暴”标签,却没跟风排斥,反而在相处中发现他的细心:拍戏时会帮工作人员搬道具,休息时给大家带热奶茶,对前辈谦逊,对新人耐心。 有一次剧组拍夜戏,辛月感冒发烧,于震默默给她买了药和粥,还帮她跟导演协调减少了戏份。 “他不是传言里的样子,”辛月后来回忆,“他只是不会表达情绪,吵架时容易冲动,但心是好的。”   两人相恋后,于震变了很多。 他开始学着“好好说话”,遇到分歧时先听辛月的想法,不再动不动就急眼;辛月也会提醒他“控制脾气”,还陪他一起看“情绪管理”的书籍。 2014年,他们低调结婚,没有盛大婚礼,只邀请了双方亲友。 婚后,辛月逐渐减少拍戏,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上,于震则继续拍戏,却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轧戏”,每天再忙都会抽时间陪孩子。 他还主动在采访中复盘当年的争议:“那时候太年轻,不懂怎么处理婚姻矛盾,也不知道包容,现在想起来很后悔。”   如今,于震和辛月结婚已近十年,有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低调又幸福。 于震的事业稳步发展,近年出演的《人民检察官》《东四牌楼东》等剧口碑不错,还转型当了制片人;辛月偶尔会接一些话剧演出,更多时候在家照顾孩子和家庭。 他们很少在社交平台秀恩爱,但会被网友拍到一起逛超市、带孩子去公园,画面里满是烟火气。 面对偶尔还会提起的“家暴”旧闻,于震不再回避,而是平静地说:“过去的错让我学会了成长,现在我更珍惜身边人,只想好好拍戏、好好过日子。” 而辛月始终站在他身边,用行动证明:那个曾经冲动的“家暴男”,早已变成了顾家、温柔的丈夫与父亲。 信源:于震发声明否认家暴称殴打妻子致流产纯属捏造 2010年06月26日08:57 来源:广州日报

0 阅读:11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