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一抗日英雄牺牲不久,妻子就主动跟了一个日本军官,不仅如此她还把15岁的

悠然话史 2025-09-16 16:27:41

抗战时期,一抗日英雄牺牲不久,妻子就主动跟了一个日本军官,不仅如此她还把15岁的女儿也“贡献”给了日本人,然而,多年后被行刑前,她的一句话,令人作呕。   1945年11月北平郊外的刑场边,一张破旧的木板上摆着几件零碎物件:半块没织完的粗布线,糖纸已经褪色的水果糖,还有一件缝着补丁的女童小棉袄。 围观百姓里,有人认出这是刘四娥女儿小翠的东西——就在半年前,小翠在日军慰安所里冻饿而死,临死前还攥着那半块糖。 此刻,这些遗物的主人刘四娥正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站在刑场中央,面对百姓的怒骂与扔来的烂菜叶,突然扯出一抹冷笑:“我不就是想活下去嘛!”   这句话像根毒刺,扎进在场每个人的心里。谁能想到,八年前的刘四娥,还是个攥着丈夫银镯子、在村口哭送他奔赴战场的烈属?   1937年7月,二十九军驻防南苑机场,刘四娥的丈夫是部队里的炊事兵。 出发前一晚,他把家里唯一的银镯子从手腕褪下来,塞到刘四娥手里,那时的刘四娥,总带着小翠在村口老槐树下等信,眼里满是对未来的盼头。   可这份盼头,在7月28日那天碎得彻底。日军猛攻南苑,丈夫为了保护给前线送粮的马车,被炮弹碎片击中,连完整的尸体都没能留下。 消息传来时,刘四娥正在煤油灯下给小翠缝棉袄,针线“啪嗒”掉在地上,最初,刘四娥是守着骨气的。 可日子的苦,比炮弹更能摧垮人。最小的儿子得了风寒,烧得直说胡话,没钱抓药,只能靠灌热水硬扛。 保长再次上门时,手里多了一包退烧药,放在桌上:“这是皇军给的,只要你帮着统计村里的粮食,以后这些都少不了。”   看着儿子烧得通红的小脸,刘四娥的手抖了。她拿起退烧药,说了句“就这一次”——可这“一次”,成了她背叛的开始。 第一次跟着保长去搜粮,她带着日军找到了老张邻居家的地窖,看着日军把一筐筐玉米搬上车,邻居的老婆跪在地上哭着求她“手下留情”,她却别过脸,攥紧了保长偷偷塞来的一块银元。 那银元硌得手心发疼,可她一想到家里的孩子能吃上白面,还是把心硬了下去。   为了保住这份“满足”,她变得越来越疯狂。 她开始主动打听游击队的消息,知道老张他们常在东山沟开会,就偷偷在沟口的槐树上系红布条; 有一次,日军根据她的情报,包围了正在开会的游击队,老张和五个队员当场牺牲,只有两个队员借着夜色逃脱。 那天,田中赏了她一箱罐头,她回家打开罐头,看着孩子们吃得满嘴油光,完全忘了老张曾帮她立墓碑、塞大洋的恩情。   1943年冬天,日军在华北大肆抓捕“慰安妇”,田中把刘四娥叫到炮楼,拍着桌子说“十天内凑够十个人,凑不够,你这房子就别住了”。 刘四娥挨家挨户去劝,可没人愿意把女儿推进火坑。眼看期限只剩三天,她目光突然落在正在织布线的小翠身上——女儿刚满15岁,眉眼清秀,若是送过去,说不定能“交差”。 可刚进门,日军就把她推进了一间小黑屋,小翠吓得哭喊“娘救我”,刘四娥却站在门外,手里攥着田中给的二十块大洋,脚像灌了铅一样挪不动。   村里的百姓知道后,有人想救小翠。老李的媳妇趁着给炮楼送菜,偷偷塞给小翠一个馒头,小翠哭着说“娘骗我,这里根本不是做工的地方”;还有人趁着夜色想爬进炮楼,却被日军发现,当场打了一顿。 可这些努力都没能留住小翠——1944年春天,她在慰安所里得了重病,日军不给医治,最后冻饿而死。田中告诉刘四娥消息时,只扔给她十块大洋:“人死了,这钱给你做补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刘四娥第一时间躲进了炮楼的地窖。她在里面待了三天,浑身发抖。 出来时,她换上最破的衣服,往脸上抹了把灰,逢人就哭着说“我是被日军胁迫的”,还拿出丈夫的烈士证明,想装成受害者。 可铁证不会说谎——老张的战友带着弹痕累累的军装来指认她,老李的媳妇抱着小翠的小棉袄跪在法庭外,连日军俘虏都供述“刘桑经常主动送情报,还帮我们找慰安妇”。   法庭上,法官念出她的罪行:出卖游击队员,导致十余人牺牲;逼迫亲生女儿做慰安妇,致其死亡;协助日军搜刮百姓粮食,数额巨大。 法官最终判处刘四娥死刑。听到判决时,她突然发疯似的冲向旁听席,喊着“我没错,我只是想活下去”,却被法警按住。   行刑前一晚,刘四娥要求狱卒给她烧热水,说“要洗干净了走”。第二天清晨,她穿着干净衣服站在刑场上,面对百姓的怒骂,依旧嘴硬。 直到枪声响起,她手里的银镯子掉在地上,滚到小翠的织布线旁——那是她丈夫留下的最后念想,也是她唯一没来得及变卖的“良心”。   抗战时期,像刘四娥这样的汉奸还有很多。他们为了一口饭、一件衣,背叛了国家与同胞,最终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刘四娥到死都觉得自己“只是想活下去”,可她忘了,真正的活着,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守住民族的气节,守住做人的底线。   信源:国民政府司法档案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