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她亲临现场观看了《红灯记》B组的演出,深感震撼,觉得钱浩亮所饰演的李玉和角色,相较于李少春的演绎,更显生动出色。钱浩亮不仅年轻力壮,其音色醇厚,唱腔更是悠扬动听,而且他的身材也比李少春更为高大挺拔,站在舞台上,仿佛就是李玉和本人再现。 演出结束后,她立即将中国京剧院的领导召至身旁,她满怀激情地说道:“从今以后,就让钱浩亮来担纲A组《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角色吧,同时,让刘长瑜来饰演李铁梅。我之所以这么决定,是因为李少春演的李玉和,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站长,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而小钱演的李玉和,不仅形似,神也更似,他站在那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工人形象,而且演得也确实好。”就这样,凭借着旗手的高度评价和认可,钱浩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红灯记》A组中扮演李玉和的不二之选,他的演艺生涯也因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34 年,钱浩梁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梨园世家,父亲钱麟童是上海新华京剧团麒派主演,在京剧界颇具声望。钱浩梁 6 岁起便随父练功学艺,每日清晨,当同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他已随父亲在院子里练功,压腿、下腰、吊嗓子,一招一式,都学得有模有样,京剧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 1943 年,9 岁的钱浩梁进入上海戏曲学校 “正” 字班,正式踏上专业京剧学习之路,还取艺名钱正伦。在学校,他每日天不亮就起床练功,压腿、下腰、吊嗓子,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琢磨每一句唱腔。即便因年龄小很少有机会担任主演,他也从不气馁,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京剧学习中。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1945 年,在众多压力之下,学校不得不停止办学。被迫辍学的钱浩梁,要不就在家刻苦练功,要不就跟随父亲到处演出。也正因为在父亲的帮助、打磨之下,他的演技日益精湛。 1950 年,命运的转机降临。北京原四维戏校改建为中国实验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钱浩梁得知后,怀揣着对京剧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只身赴京赶考。考试时,他表演了经典剧目《林冲夜奔》,凭借扎实的功底、灵动的表演,成功得到主考周信芳的赏识,进入学校研究班深造。 在中国实验戏曲学校,钱浩梁师从尚和玉、迟月亭、沈三玉、茹富兰、傅德威等名师,系统学习长靠武生戏。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日天未亮便起床,前往野外练身段、练嗓子,其勤奋刻苦的精神,连校长史若虚都为之动容。 1956 年,钱浩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中国戏曲学校首届毕业生,并留在该校的实验京剧团工作,担任主演。在团里,他如鱼得水,先后排演了多部经典剧目。1957 年,他参演根据徐菊华原著改编的《雁荡山》,在剧中,他将隋末起义军的英勇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其精彩的表演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让大家看到了他在京剧表演上的深厚潜力。 1964 年,对钱浩梁来说是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现代京剧《红灯记》进入筹备阶段,这部改编自沪剧的作品,讲述了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三代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完成任务与日寇斗智斗勇、英勇献身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 当时,中国京剧院名角李少春担任 A 组李玉和的扮演者,而钱浩梁则是 B 角。为了塑造好李玉和这一英雄人物形象,他在李少春的悉心教导下,认真揣摩角色的每一个细节,从唱腔、身段到眼神、表情,反复排练,丝毫不敢懈怠。他阅读了大量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书籍,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人物的心理状态,力求将李玉和的英勇、坚毅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完美地呈现出来。 此后,钱浩梁全身心地投入到《红灯记》的演出中。他的表演慷慨激昂,将李玉和宁折不屈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1965 年 2 月,《红灯记》在南方巡演,钱浩梁一路担任主演,独挑大梁,所到之处,场场爆满,轰动一时。他的名字随着《红灯记》的火爆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1981 年冬,钱浩梁重获自由,可曾经熟悉的世界已变得陌生。他满心渴望回归京剧舞台,重拾那份热爱与梦想,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然而,钱浩梁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骨子里有着京剧人特有的坚韧。既然练功厅进不去,他就另寻他处。篮球场上,常常能看到他孤独的身影,穿着解放鞋,没有把子和下手,他就一个人独自练习腰腿、身段,从冬练到春,从春又练到冬,寒来暑往,从未间断。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失去的功夫找回来,重新站在舞台上。 可祸不单行,此时他的妻子曲素英也病倒了,被诊断为乳腺癌。这对夫妻瞬间陷入了绝境,经济上,钱浩梁降了工资,曲素英几次调工资都没份,而两人的治疗费用却如流水般不断消耗着积蓄,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但钱浩梁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打倒,他拖着伤腿,拄着拐杖,毅然前往河北省艺术学校报到,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一次,她亲临现场观看了《红灯记》B组的演出,深感震撼,觉得钱浩亮所饰演的李玉和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9-14 14:40:50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