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指桑骂槐,别有用心!那些批评样板戏的,哪个懂戏曲?”提及中国文艺界,李谷一的名字家喻户晓。作为中国著名歌唱家,她凭借《难忘今宵》《浏阳河》等经典曲目,陪伴几代人度过无数温馨时刻。而鲜少有人知晓,这位以民族声乐见长的艺术家,对样板戏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坚定的立场,面对外界的诸多批评,她曾直言表示对样板戏的支持。 她觉得,样板戏作为现代京剧的重要成果,融合了传统京剧的精髓与时代特色。从唱腔设计来看,它在保留京剧西皮、二黄板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让旋律更具感染力;在表演上,既遵循京剧的程式化规范,又注重人物情感的真实表达,塑造出阿庆嫂、杨子荣等一众鲜活立体的角色。李谷一认为,这些艺术创新绝非 “外行” 所能轻易否定,那些动辄批评样板戏的人,大多缺乏对戏曲艺术的基本认知,只是借题发挥,实则 “指桑骂槐,别有用心”。 她曾在公开场合强调,评价样板戏需秉持客观公正的艺术立场,不能脱离其创作背景与艺术本质。样板戏的创作凝聚了大批文艺工作者的心血,无论是演员的精湛表演,还是音乐、舞美的精心设计,都达到了当时戏曲艺术的较高水准。许多样板戏的唱段至今仍被广泛传唱,深受观众喜爱,这便是其艺术生命力的最佳证明。 面对 “样板戏缺乏传统韵味” 的质疑,李谷一反驳道:“传统戏曲并非一成不变,每个时代都应有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样板戏在传统基础上的突破,为京剧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这种尝试值得尊重,而非盲目批判。” 她认为,那些不懂戏曲艺术规律的批评者,仅凭主观臆断便否定样板戏的价值,本质上是对文艺创作的不尊重,更是对无数文艺工作者心血的漠视。 回想在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的时光里,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悄然兴起。无论是在热闹的社区广场,还是在庄重的文艺舞台;无论是寻常百姓的自娱自乐,还是专业演员的精彩演绎,样板戏的激昂旋律与动人唱段,都能引发人们由衷的共鸣。当那熟悉的曲调响起,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台下观众,都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感染,情绪高涨,激动不已。 样板戏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堪称独树一帜,它巧妙地融合了现代主义与古典美气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从表现手法来看,样板戏大胆采用了现代主义的诸多元素,如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绘、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富有张力的舞台呈现等,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它打破了传统戏曲的一些固有模式,以更加直白、有力的方式展现故事和人物,让观众能够迅速地融入剧情之中 。 在体现古典美气息方面,样板戏的大团圆结局便是一个显著的例证。大团圆结局这一结构模式,在中国古典戏剧中极为常见,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暗合着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审美期待。在样板戏里,尽管故事往往围绕着激烈的斗争展开,主人公们历经重重磨难,但最终总会迎来胜利与团圆。以《白毛女》为例,喜儿在旧社会受尽了黄世仁的折磨,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在党的解救下,她不仅重获新生,还报了血海深仇,与亲人团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大团圆结局,不仅仅是故事的简单收尾,更是在形式上对观众情感的一种抚慰,让人们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感受到希望与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此外,样板戏在舞台设计、音乐唱腔等方面也体现出古典美与现代性的融合。在舞台设计上,既保留了传统戏曲中虚拟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又融入了现代的灯光、舞美技术,营造出更加逼真、生动的场景氛围;音乐唱腔则在继承京剧等传统戏曲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动听,既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不失古典韵味。 样板戏的戏剧冲突具有明显的单一性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缺乏感染力和表现力。从题材来看,样板戏大多取自民间,然而却都聚焦于斗争故事。像《红灯记》中李玉和一家与日本侵略者的地下斗争,《沙家浜》里阿庆嫂等与日伪军的周旋,《智取威虎山》中解放军战士与土匪的武装对抗,这些剧目无一不是围绕着斗争展开 。 以《红灯记》为例,全剧以李玉和一家三代人为传递密电码,与日本宪兵队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为主线。从李玉和接受任务开始,矛盾便逐渐产生,敌人的严密搜查、步步紧逼,使得任务受阻,矛盾不断激化。李玉和被捕后,铁梅和李奶奶继续承担起传递情报的重任,她们与敌人斗智斗勇,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在这个过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革命精神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都通过这一单一的斗争冲突得以充分展现。 这种单一的戏剧冲突,看似简单,实则有力。它通过集中展现无产阶级与敌人之间的矛盾,突出了主题和英雄人物的形象。在样板戏中,无论斗争多么艰难,无产阶级始终是战无不胜、伟大正确的。这种表现方式,不仅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和鼓舞力,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热情和斗志,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
李谷一:“指桑骂槐,别有用心!那些批评样板戏的,哪个懂戏曲?”提及中国文艺界,李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9-16 19:02:25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