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发了!”四川绵阳,两女子上山偶遇野生菌类,5个小时捡了100斤左右,放在车上差点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烘干后虽然只剩10斤左右,但也能卖将近2000块钱,网友:这就是捡钱的快乐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每年雨季一到,四川的山林就开始热闹起来,潮湿的空气、温暖的气候,加上丰富的植被,为各种野生菌提供了极佳的生长环境,最近,绵阳市的两位女子在山上“捡钱”般的经历,意外成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她们走进山林,只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采集了将近一百斤青冈菌,满满一车后备箱,别看这些菌子看着不起眼,烘干之后还能卖出近两千块钱的好价钱,这样的“意外之财”,确实让不少人眼红。 这种事听起来像是运气好,其实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在四川、云南、湖南、湖北等地,很多山里人都知道,这种时候上山找菌子是个挺靠谱的营生,尤其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各类野生菌子疯长,山里人背着筐、拿着刀,天不亮就往林子里钻,找到好菌的,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挣上好几百,甚至上千,捡菌子看起来像是件轻松的活,其实里面藏着不少技术含量。 这次引发关注的青冈菌,是一种在山地林区比较常见的野生菌,口感细腻,香味浓郁,不仅在当地市场受欢迎,外地的商贩也愿意高价收购,两位女子没有提前踩点,也没带多少装备,只是凭着对山林的熟悉和过往的经验,在密林中摸索着前进,她们发现那片青冈菌时,正是菌子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湿度和温度正好,菌盖色泽鲜亮,肥厚饱满,她们蹲在地上,顾不上腰酸腿疼,争分夺秒地采摘,等到一筐装满,再转运到车上,来来回回几趟,直到后备箱塞得满满。 有人说这钱来得简单,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采蘑菇不是随便进山就能干的活,最起码得分得清哪些菌子能吃,哪些碰不得,山里有些菌子颜色鲜艳诱人,但一不小心吃下去,轻则呕吐腹泻,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即便是有经验的人,有时候也得再三确认,长得像但性质完全不同的菌子比比皆是,辨认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人担心山里的安全问题,蛇虫出没、地形复杂、手机信号差,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迷路甚至遇险。 两位女子之所以能捡到这么多菌子,并不是因为她们运气特别好,而是对山势和菌子的习性早就有了了解,她们知道哪些树下容易长菌,哪些地段湿气重、腐殖质多,这些地方最容易成为菌子的“聚集地”,很多村里人从小就在田间山野里跑,对这些知识早已耳熟能详,等到成年后,即便没有专门学习,也早已凭着经验掌握了一整套捡菌的本领。 青冈菌只是野生菌大家族的一员,在这些山林中,常见的还有鸡枞、松茸、牛肝菌、羊肚菌等等,这些菌子有的极其稀有,有的则产量较多,但都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雨量、温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缺一不可,也正因为如此,每年的菌子季节并不固定,产量也难以预测,有时候连着下几天雨,菌子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猛长;有时候一个月不下雨,翻遍整座山也找不到几朵。 不少村民会在菌子季节集中上山,捡到的鲜菌有的卖给市场,有的自己吃,剩下的则通过晒干、烘干等方式进行保存,干菌因为便于运输和储存,价格往往更高,像这次两位女子采到的青冈菌,鲜货卖价已经不低,烘干之后体积小了,但价格几乎翻倍,划下来反而更值钱,她们没有急着出手,而是花了点时间把菌子烘干,等到成品出来再卖出去,每人分到近千元收入。 不过,这种事并不是人人都能复制,首先得有一定的体力,山路不比平地,走几步就喘、腿软的人根本坚持不下来,其次是胆子得大,山林里什么都有,尤其是湿热的天气,蛇虫鼠蚁特别活跃,再者,得有判断力,能快速分清菌子的种类,知道哪些能摘、哪些不能碰,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就想着辞职上山,其实真要自己去试试,才知道这活儿不轻松,也不安全。 在网友们的评论中,除了羡慕,还有不少人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担忧,有人提到,频繁、大量地采摘野生菌,可能会对山林生态造成影响,菌类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帮助枯枝落叶快速腐化,维持土壤的养分循环,若是被人类采得太干净,可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还有些菌类属于国家保护品种,并不允许随意采集,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进山,不仅破坏自然,还可能触犯法律。 这些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在某些地区,过度采摘导致菌类资源锐减,有些原本常见的菌子如今已经很难再见到踪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扩大,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行采摘许可证制度,限制采摘时间和数量,这样的做法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保护,也有助于让“菌子经济”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全观新闻 2025年9月8日
“发财了!”四川,女子和朋友爬山,发现很多野生菌子,2人为了一网打尽,竟然花了5
【9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