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退将栗正杰在和苑举正教授做节目时他说,到大陆去玩玩可以,邀请我去看阅兵我绝对

波览历史 2025-09-08 07:41:21

台湾退将栗正杰在和苑举正教授做节目时他说,到大陆去玩玩可以,邀请我去看阅兵我绝对不去,就和当年郝柏村一样。   这番话最近在两岸网络上吵得挺凶,这话里藏着对历史的模糊,对民族的疏离,尤其在2025年这个节点,显得格外刺眼。   先说说栗正杰提到的郝柏村。作为台湾地区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当年拒绝大陆邀请,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   那会儿两岸交流刚起步,不少台湾政治人物对大陆还抱着观望甚至戒备的心态。但如今不一样了,2025年的两岸,早不是三十年前的样子。   光是今年上半年,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探亲、做生意的就超过300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还多了两成。   台胞居住证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广,从坐高铁到看病挂号,和大陆居民的证件没多大差别。   这种情况下,还拿“郝柏村当年”说事,就像穿着旧鞋走新路,既不合脚,也跟不上趟。   栗正杰说“到大陆去玩玩可以”,这话听着轻飘飘,却透着一种疏离感。   好像大陆对他而言,只是个旅游景点,而不是同根同源的家园。   可他忘了,自己身上穿的军装,追根溯源和大陆军队本是一家。   抗战时期,多少台湾同胞回到大陆,和全国军民一起打鬼子。   1945年台湾光复时,街上的人们举着国旗欢呼,那种对民族的认同,不是几句“玩玩可以”就能割裂的。   更让人在意的是对阅兵的态度。   大阅兵从来不是单纯的军力展示。就拿2025年的九三阅兵来说,观礼队伍里有抗战老兵,有两岸共同缅怀的英雄事迹展播,甚至还有台湾同胞捐赠的抗战文物在现场展出。   这些内容,讲的是全民族的共同记忆,喊的是“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心声。   拒绝看这样的阅兵,说到底是拒绝面对这段共同的历史,拒绝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这几年,台湾不少有识之士都在主动走近这段历史。   去年,台湾历史学家吴密察带着学生来大陆,重走了滇缅公路,在腾冲国殇墓园里,他们对着刻有台湾籍烈士名字的墓碑三鞠躬。   吴密察说:“这些名字告诉我们,抗战从来不是哪一地的事,是整个民族的事。”对比之下,栗正杰的态度就显得格外狭隘。   民间的交流早就走在了前面。今年夏天,“两岸学子共祭抗战英烈”活动在南京举行,500多名台湾青年和大陆学生一起献花、宣誓。   有个台湾女生在日记里写:“以前在课本里看到‘七七事变’,只是一段文字;今天站在纪念馆里,听着老兵的讲述,才明白那是整个民族的痛。”   这样的场景,比任何政治表态都更有力量。   栗正杰作为退役将领,本该比普通人更清楚两岸军事同源的历史。   当年的黄埔军校,多少台湾青年奔赴大陆求学,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   如今大陆军队里的不少装备技术,都有两岸科研人员共同攻关的影子。这种血脉相连的联系,不是一句“不去看阅兵”就能切断的。   网友们说得好:“旅游时能吃着大陆的小吃,说着共同的方言,转头却拒绝承认共同的历史,这本身就站不住脚。”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历史定论,更是两岸同胞用共同的记忆和情感浇筑的事实。   其实,大陆从来没强求谁必须来参加什么活动。但尊重历史、认同民族,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栗正杰可以选择不去,但不能用这种轻慢的态度,伤害两岸同胞的感情。毕竟,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是任何力量都拆不散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89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9

用户10xxx49

3
2025-09-08 08:29

统一了,你就该滚出台湾了

万里江山

万里江山

2
2025-09-08 07:55

一个台独分子的内心独白

胜一

胜一

1
2025-09-08 12:08

没吃到葡萄,葡萄酸。

菜籽发发飞房

菜籽发发飞房

1
2025-09-08 08:28

现在好多人只关心别人怎么说,还是多关心一下自己,自己强大了什么都好说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