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卢伟冰提出小米希望在2030年

小晓深扒汽车啊 2025-11-21 18:34:49

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卢伟冰提出小米希望在2030年的时候把高端机做到3000万的规模。“今年,我们应该在1600万到1700万、1800万这个区间。也就是说,我们会花五年的时间,每年涨个两、三百万台。显著来看,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即便是内存的成本上涨也不会影响我们高端化的方向、目标和进展,反而可能会促进我们更快地往这个方向转型。” 卢伟冰的规划看似清晰,但要实现五年翻倍的高端机增长目标,得先跨过当前高端市场的多重现实门槛。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机(600美元以上)市场数据显示,苹果、三星、华为包揽了90%的份额,小米以第四位的成绩占据剩余份额,即便55%的同比增速亮眼,与前三家的体量差距依然悬殊。 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不是“增量规划”,而是技术壁垒与品牌心智。 苹果靠iOS生态的闭环体验常年霸榜,华为凭麒麟芯片、折叠屏技术和线下渠道优势稳步回升,这些都是小米尚未完全建立的优势。 小米近年虽在硬件参数上持续堆料,但高端用户更看重的系统流畅度、长期使用体验、品牌沉淀等维度,仍需时间验证。 就像小米17 Pro Max的“妙享背屏”,若不能转化为解决多任务处理、拍摄预览等实际痛点的场景化体验,很难成为打动高端用户的关键。 卢伟冰提到的内存成本上涨,实际是比想象中更严峻的考验。 近期存储芯片价格涨幅逼近50%,部分型号甚至飙升60%,而存储成本占高端手机硬件成本的10%-30%,这一压力已导致行业内中高端机型普遍涨价100-500元。 小米若要消化成本,要么压缩利润空间,要么提高终端售价——前者会影响研发投入,后者则可能失去价格优势,毕竟高端用户对溢价的接受度,始终绑定着品牌价值与技术稀缺性。 小米当前的增长部分受益于汽车业务的光环反哺,但这种跨界红利难以长期持续。 高端化的本质是让用户认可“品牌价值”而非“性价比”,小米需要在影像算法、自主芯片、系统优化等核心领域打造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像华为的影像调校、苹果的生态联动那样。 只有让消费者觉得“多花钱买的是独特体验”,而非单纯的硬件升级,每年两三百万台的增量才不是空谈。小米汽车估值 小米发展前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小晓深扒汽车啊

小晓深扒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