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参加恩师吴大猷90岁大寿,一张罕见的留影,他们都面带微

代天谈历史 2025-11-19 16:38:16

199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参加恩师吴大猷90岁大寿,一张罕见的留影,他们都面带微笑,也许只有在恩师面前,他们才能放下彼此的心结。 1997年5月,吴大猷90岁生日庆典在台北酒店会议厅办,杨振宁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飞来,李政道从哥伦比亚大学赶到,两人同时出席。邀请是弟子们几个月前发的,杨调整了教学,李从实验中抽时间。会场挂满吴大猷旧照片,包括西南联合大学黑白照,来宾50多人,多是物理同行和家属。吴大猷穿深色西装坐主位,杨先到,和吴聊1942年论文对称性计算细节。李稍后到,带一本旧笔记,记着1940年代在吴家讨论量子力学要点。两人多年没见,但吴建议他们站一起。 宴会上,吴大猷先问杨粒子物理进展,如规范场理论应用,又问李高能碰撞设备更新。然后提到两人早期合作,杨回忆西南联合大学苦读,李说每天走5公里到吴家求教。吴点头,说他们如宝石,自己只是初步打磨。两人关系从1951年署名争起,杨要年龄在前,李反对。1956年论文继续分歧,1957年领奖杨先上台。1962年杂志事,杨要改,李当断裂点,此后不合作。 午餐后合影,摄影师安排吴居中,杨左李右。杨穿灰西服,李浅蓝衬衫,听到口令,两人微笑,杨嘴角上扬,李眼神温和。照片捉住三人目光,杨手插袋,李双手下垂。合影后,杨递刀吴切蛋糕,李端盘。宴会两小时,两人没私聊,通过吴传物理话题,如弱相互作用实验验证。杨扶吴上车,李整理衣领,两人先后走。 吴大猷健康渐差,1997年后继续学术活动,但年事高。2000年3月4日在台北医院逝世,享年92岁,按传统93岁。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发唁电,两人此后没公开合影或合作。 李政道专注高能物理,扩展中美联合项目,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创办李政道研究所,促进青年学者交流。1997年他捐30万美元设䇹政基金,支持北京大学等六校大学生基础科研。晚年住美国旧金山,继续指导高能实验,直至2024年8月4日在家因病去世,享年97岁,按传统算98岁,遗愿与妻子合葬苏州东山。 1997年后,杨振宁继续统计力学研究,2003年移居北京,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推动粒子物理教育和中美学术合作。他创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吸引国际学者。杨振宁晚年专注学术交流,发表多篇回顾性文章,讨论规范场论和宇称不守恒影响。2015年他加入中国国籍,继续在清华大学工作,直到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