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跨学科阅读《图纸上的古城复活记》 六年级的阿明跟着做古建筑修复的爸爸来到

特级钱守旺云 2025-11-17 19:10:41

数学跨学科阅读《图纸上的古城复活记》 六年级的阿明跟着做古建筑修复的爸爸来到一座明代古城遗址,工地上散落着砖瓦碎片,墙角立着一块褪色的木牌:“急需按1:500比例尺还原古城平面图”。 “比例尺?就是数学课上学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吧!”阿明盯着爸爸手里的残破图纸,上面标着“城墙长30厘米”。爸爸点点头:“对,这张图的比例尺是1:500,你算算实际城墙有多长?”阿明立刻拿出草稿本:“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厘米,也就是5米。30厘米×5米/厘米=150米!”爸爸笑着竖起大拇指:“没错,这城墙当年可是守护了全城百姓呢。” 他们走到古城中心的钟楼遗址,只剩下半截石柱。爸爸掏出一张老照片:“钟楼原来高25米,按同样的比例尺,画在图上该是多少厘米?”阿明很快算出:25米=2500厘米,2500÷500=5厘米。他蹲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5厘米的竖线:“原来图纸上这么一小段,就是几十米高的钟楼呀!”旁边的考古学家补充道:“这钟楼的高度在明代有讲究,按《营造法式》,得和城墙高度成3:2的比例,既美观又能瞭望,这里面还有数学和建筑史的学问呢。” 最有趣的是测护城河宽度。阿明站在河边,爸爸在对岸插了根标杆,他用卷尺量出图纸上标杆的影子长2厘米,而实际中自己1.6米的身高,影子长0.8米(比例1:0.5)。“这是相似三角形!”阿明眼睛一亮,“图纸上河宽10厘米,实际就是10×500=5000厘米=50米,和用影子比例算的一样!”地理老师路过听见,笑着说:“古代建护城河不仅要算宽度,还要看地势,得让河水自然流动,这就是数学和地理的结合呀。” 傍晚,阿明看着爸爸把他算的数据填进新图纸,那些数字突然变成了青砖黛瓦——150米的城墙蜿蜒展开,5厘米的钟楼在图上拔地而起,50米的护城河波光粼粼。他突然明白:比例尺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把图纸上的线条变成真实的历史,原来数学里藏着让时光倒流的魔法!

0 阅读:0
特级钱守旺云

特级钱守旺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