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从9日起,全国、全天轮换停电。   这还没完,11月11日凌晨,俄军又对哈

菲菲的信笺 2025-11-13 11:14:57

乌克兰从9日起,全国、全天轮换停电。   这还没完,11月11日凌晨,俄军又对哈尔科夫、敖德萨和顿涅茨克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动新一轮袭击,直接导致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陷入24小时停电状态。   敖德萨地区一家能源公司事后透露,炮击结束后仍有14500名居民处于无电供应状态,尽管技术团队紧急启动备用方案恢复了关键设施和1600个家庭的供电,但这场突袭再次暴露了乌克兰电力系统的脆弱性。   此时距离冬季用电高峰已不足一个月,国际能源署10月发布的报告早已敲响警钟,乌克兰今年冬季将面临6吉瓦的电力短缺,这一数字相当于预期峰值需求的三分之一,意味着轮换停电制度在短期内仍将是常态。   如今乌克兰的电力结构已与战前截然不同,曾经55吉瓦的发电产能如今仅剩12.008吉瓦,其中核电站占比飙升至64.78%,热电站和热电厂占19.98%,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约10%,绿色电力仅占5.24%。   这种畸形结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泽连斯基承认该国火力发电厂已全部遭毁,水力发电能力也几乎被完全摧毁。用电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缺口持续扩大,这就是为什么从11月开始全国不得不实行按小时限制的停电时间表。   国际援助成为缓解危机的重要抓手,但效果却陷入"修复-摧毁"的循环。10月24日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长卡特琳娜·赖歇访问基辅时,恰逢俄军凌晨空袭,她不得不躲进防空掩体见证乌克兰民众在黑暗中的自救场景。   这番经历促使她当场宣布给乌克兰"能源支持基金"追加6000万欧元紧急拨款,这笔被媒体戏称为"防空洞支票"的援助计划用于购买200台大号发电机、50台高压变压器及修复天然气管道。   算上此次追加,德国对该基金的总投入已超4.5亿欧元,可现实是修复一座变电站通常需要7-10天,而平均每隔三天就有一座能源设施遭到轰炸,技术人员只能陷入"白天修、晚上炸"的疲于奔命。   乌克兰方面一直呼吁更强大的防空能力,德国虽承诺提供两个"爱国者"防空系统,法英等国也有类似承诺,但这些装备加起来仍凑不够覆盖所有重要目标的完整防空网。   无奈之下,"修复+防御"的新策略开始浮出水面,德乌双方已决定设立联合能源工作组,让德国能源公司直接参与重建,甚至有德国无人机制造商计划赴乌洽谈合作,试图将民用工业与军工企业的资源结合起来。   只是在当前局势下,这些中长期规划还难以改变眼前的困境,居民们在电梯里备上饮用水和手电筒也早已成了生活标配,毕竟从欧盟进口电力的渠道已达极限。   在能源设施持续受损的情况下,乌克兰的轮换停电恐怕仍是这个冬天最现实的选择。

0 阅读:40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