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借助浓雾掩护进入红军城,乌军难以侦察打击。 11月10日俄军的这一动作,背后其实藏着战场态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信号。现代战争虽然依赖卫星、无人机这些高科技侦察手段,但碰上浓雾这种自然条件,再先进的设备也得打折扣。 雾天里即便是具备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有效识别距离也只能到200米,乌军那些依赖西方援助的侦察无人机,在这种天气下基本成了“近视眼”,想锁定俄军大部队的动向难如登天。 俄军显然摸透了这一点,才敢放心大胆地拉大队人马进城,这本身就说明他们对战场环境的掌控已经到了相当程度,已经能够确定乌军的侦查手段并不多了。 当前红军城的局势,和不久前库皮扬斯克的战况有着惊人的相似。根据俄军11月8日的通报,他们当时从三个方向进攻库皮扬斯克,拿下80%城区后,前线指挥官直接放出话来,预计5天内就能全面解放这座城市。 现在红军城战役处于收尾阶段,俄军能大部队推进,显然也是复制了这种“先控要点、再清残敌”的战术,城区里那些能构成威胁的乌军主力恐怕早就被打散了。 城市战中,一旦进攻方完成对核心区域的控制,防守方就很难再组织起有效抵抗,剩下的不过是些零散的幸存者,虽然翻不起什么大浪,但要想彻底清理干净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马里乌波尔战役的节奏,当时俄军也是先完成对市区的清剿,把残余乌军逼到亚速钢铁厂这个最后的堡垒里。 俄国防部当时的通报显示,完成市区清剿后,他们只用一天时间就实现了对钢铁厂的完全包围,截获的乌军无线电通讯频率还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一天就有367次,这说明残敌已经陷入混乱。 现在红军城的情况很可能也是如此,俄军敢大部队进城,意味着乌军的有组织抵抗已经基本瓦解,剩下的零散士兵连有效通讯都难以保证,更别说发起反击了。 以红军城现在的情况来看,俄军剩下的工作不过是像“扫楼”一样清理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幸存士兵,整体局势已经没有悬念。 战场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俄军手里,乌军连基本的侦察和通讯都成问题,以城内现在的兵力想要翻盘几乎没有可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