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特务们将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牢牢捆住,又用针头扎进她的大腿,谢葆真顿时

趣史小研究 2025-10-14 17:46:44

1947年,特务们将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牢牢捆住,又用针头扎进她的大腿,谢葆真顿时发出惨叫,挣扎不到10秒,就停止了呼吸! 很多人提起谢葆真,标签就是“杨虎城的夫人”。这没错,但也不全对。撕掉这个标签,谢葆真首先是她自己,一个14岁就秘密加入共产党的少女。 1927年的谢葆真,在西安女子模范小学接触了进步思想,一头扎进了革命。她在共产党办的“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里,听宣侠父讲革命道理,越听心里越亮堂。那个年代,救国,是顶顶重要的大事。 同年秋天,她跟着部队去了安徽太和县。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能干啥?结果她被选为“太和县妇女联合会”主任委员。别小看这个职务,在那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地方,她硬是敲开了一家家大门,把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女们发动起来,办识字班,搞宣传,除陋习。原本死气沉沉的县城,愣是被她搅活了。当地人都说,这小丫头,看着文弱,办起事来,真有股劲儿。 1928年,她的人生轨迹和另一位大人物交汇了。组织批准,15岁的她,嫁给了当时已经手握重兵的杨虎城。这桩婚事,怎么看都有点“政治联姻”的味道。搁今天,这事儿得吵翻天。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个人情感,往往要让位于家国大义。 杨虎城起初对共产党是有戒心的,毕竟阵营不同。但谢葆真厉害就厉害在这儿,她不来虚的,不说教。她用最朴素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影响他。这“枕边风”吹得有水平,吹的不是风花雪月,吹的是民生疾苦,是抗日大义。 最实在的一件事,就是修泾惠渠。当时陕西大旱,老百姓没活路。谢葆真就劝杨虎城,说你手里有权,得给老百姓办点实事。将军听进去了,大力支持修渠。后来有资料说,泾惠渠修好后,陕西的粮食产量提升了七八倍,棉花亩产也翻了几番。这数字可能有点夸张,但它实实在在解决了关中平原几十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这是写进地方志的,做不了假。 时间快进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这事儿大家都熟,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扭转了时局。但代价也是巨大的。事后,蒋介石逼着杨虎城“出国考察”,实际上就是流放。 在国外,谢葆真也没闲着。她利用各种机会,在华侨中宣传抗日,募集物资。她心里那团火,从没灭过。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响了,全面抗战爆发。杨虎城在海外再也待不住了,吵着要回国。身边人都劝他,说老蒋那个人,心眼小,你回去不是自投罗网吗? 这道选择题,太难了。一边是个人安危,一边是国家危亡。谢葆真怎么选的?她支持丈夫回去。在她看来,抗战正是用人之际,军人死在战场上是本分,哪能贪生怕死躲在国外?她终究是高估了蒋介石的度量,也低估了政治的残酷。 1937年11月,杨虎城一回国,就被特务控制了。谢葆真得知消息,心都碎了。但她没哭,她做了个决定:去陪丈夫,去救丈夫。当时他们已经有了五个孩子,她把四个女儿托付给亲人,只带着最小的儿子,踏上了一条没有回头的路。 这一去,就是十年的牢狱之灾。1938年2月,她被骗到南昌,随即被捕。在湖南的监狱里,她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看到丈夫憔悴的样子,她心如刀割,但脸上,她必须撑着,她得是丈夫的精神支柱。 监狱里的日子,是黑色的。特务们知道她是共产党员,对她“格外关照”,精神上的折磨,言语上的刺激,无所不用其极。 但他们找错了对象。谢葆真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骨子里是硬的。她写血书抗议,当面痛骂特务,气急了,抓起手边的东西就往看守身上砸。她用最激烈的方式,维护着自己和丈夫的尊严。 特务们恼羞成怒,折磨变本加厉。她就用更极端的方式反抗:绝食、服毒、吞金……她用自己的生命做武器,跟这黑暗的牢笼死磕到底。 近十年的囚禁和抗争,彻底摧垮了她的身体。到了1947年初,她已经瘦得不成人形,极度虚弱。特务们觉得,是时候拔掉这根“硬钉子”了。 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几个特务牢牢捆住她,一个医生模样的刽子手,拿着装满毒液的注射器,扎进了她的大腿。惨叫声划破了监狱的死寂,但很快,一切都结束了。挣扎不到10秒,这位刚强的女战士,停止了呼吸。那一年,她才34岁。 杨虎城将军的世界,在那一刻崩塌了。他颤抖着,为妻子擦净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亲自点燃了火堆。他把妻子的骨灰装进一个盒子里,从此,那个盒子再也没离开过他。 两年后,1949年9月6日,就在重庆解放前夕,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儿子杨拯中也被特务秘密杀害。后来,人们在戴公祠的花坛下,挖出了杨虎城父子的遗体。就在遗体旁边,人们找到了那个小小的骨灰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带着她。 1950年2月7日,杨虎城和谢葆真这对革命夫妻,被一起安葬在西安南郊的陵园里。我们应该记住,谢葆真,这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坚持,她用短暂却炽热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永葆真心”。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