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太原一女婴因手臂残疾被抛弃,58岁拾荒妇人见其可怜,把她捡回家用面糊

叁号知识局 2025-10-07 16:09:57

1994年,太原一女婴因手臂残疾被抛弃,58岁拾荒妇人见其可怜,把她捡回家用面糊糊养大,女孩为了省车费,每天跑步5公里去上学,谁料因此跑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的夏天,太原火车站的角落里传来几声微弱的啼哭,那是个用纸箱随意遮挡的角落,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婴蜷缩在里面,左臂天生缺失。   周围的人停下脚步看了一眼,叹口气就走了,谁都明白,这样的孩子意味着麻烦,而麻烦最好与己无关。   在人群渐渐散去的时候,五十八岁的高占仙弯下腰,把孩子抱了起来,她一辈子没过过什么安稳日子,做过童养媳,吃过百家饭,靠拾破烂勉强活着。   可那一刻,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既然遇见了,就不能让这个孩子死在风口里。   从此,破烂摊旁多了一张小小的摇篮,那是几块旧布搭起来的窝,买不起奶粉,就把玉米面熬成稀糊,一勺一勺喂下去。   日子苦得像嚼蜡,但孩子的哭声渐渐变成咿呀学语,她觉得再苦也值得。   孩子长大了一点,生活并没有变得容易,她五岁时,已经会踩着小板凳往锅里添柴火,能单臂学着切菜煮面。   饭菜常常煮得糊成一团,可祖孙俩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旧衣服多半是邻居送的,她总是挑干净些的给奶奶穿,吃饭时还把唯一的肉块往奶奶碗里塞,小小年纪,就懂得替别人打算。   真正的难题在上学那年到来,没有户口,学校一律拒收。   高占仙拉着三轮车跑遍太原,几乎把能敲的门都敲遍了,人家说手续不齐全,她就一次次求,人家嫌麻烦,她就掉眼泪。   好在最终有部门出面帮忙,孩子终于能背着书包坐进教室。   那天晚上,屋里早就停电,她蹲在路灯下写作业,昏黄的光晕里,一个小小的身影特别倔强。   上了初中,学校离家更远了,单程车费要一块五,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她眼里,那是一堆瓶子和易拉罐换来的血汗钱。   为了省下这笔钱,她干脆选择跑,五公里的路,一天两趟,风雨无阻。   刚开始脚底磨出血泡,鞋子湿了干,干了再湿,可她就是咬牙坚持。   慢慢地,她跑出了速度和耐力,体育老师看在眼里,把她拉进训练队,从此,跑道成了她生活里新的天地。   训练对她而言并不轻松,别人双手握杠铃,她只能单手撑着,汗水一滴一滴砸在地上,脚底的泡破了又长,长了再破,她咬紧牙关一句不吭。   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拿到奖牌,就能换来学费和生活费,就能让奶奶少受点苦。   功夫没白费,省里的比赛,她一次次站上领奖台,残疾人运动会上更是斩获奖牌。   那些冰冷的奖杯和奖牌,被她当成柴米油盐的保证,回到家,她把奖金交给奶奶,买米买油,留下一点缴水电费,她知道,奖牌再闪亮,不如让家里灯火长明。   可命运还是出了考题,2017年,八十一岁的高占仙在捡破烂时摔伤了脊椎,一下子瘫在床上。   正备考研究生的高思恩立刻停下训练,白天守在床边,喂饭、翻身、擦洗,晚上再挑灯夜读。   别人劝她去外地的名校,她摇摇头,宁愿留在本地,只因为不放心把奶奶一个人丢在屋里。   好在老天爷眷顾,这份孝心竟让奶奶慢慢恢复了些力气,能下床走几步。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老人反复抚摸那张纸,眼里闪着泪光。   后来,她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2019年她举起火炬,点燃全国青年运动会的主火炬。   镜头扫过她空荡的左臂,却无人再替她叹息,只看见她眼神里的光,那一年,她还登上“时代新人说”的舞台,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无数人听。   奖牌一块块挂满墙,她却没停下脚步,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山西大学当辅导员,创立了“思恩工作室”。   她每天花几个小时关注学生的情况,自己掏钱帮人垫医药费,还亲手画路线图,指导新生找到生活和学习的方向。   她常说,自己当年能坚持下来,是因为被人伸手拉过一把,如今也要做那只手。   十四年的运动生涯,她拿下四十多枚奖牌和数不清的荣誉,可她始终强调,这一切都不是她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奶奶和社会合力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有人问她有没有想过亲生父母,她只是笑着握紧奶奶的手,说:“我最亲的人就在这儿。”   从纸箱里的哭声,到跑道上的脚步声,再到讲台上的声音,高思恩的人生,始终带着一种倔强的节奏。   身体的残缺没有阻挡她,反而让她学会用坚韧去对抗命运的偏见。   她的人生就像一场长跑,起点是别人眼里的绝境,可她跑着跑着,就跑到了光亮里。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里交流。

0 阅读:0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