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大变,普京不再抗拒美元,中印等国要另起炉灶,组建全新G10 俄罗斯这回是真的扛不住了。明面上嘴还硬,背地里却换了打法。普京在瓦尔代会议上的那番话,像是把过去五年的“去美元化”说法一笔勾销。 说白了,俄罗斯从来不是主动脱钩美元,是被西方逼的。现在他话锋一转,不光说美元没那么糟,还主动释放“合作”信号,连铀供应和军控谈判都一并端出来。 外界第一时间反应是震惊,但细看俄国内的局势,这种转向也不算意外。从今年夏天开始,俄罗斯的燃油危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乌克兰的无人机打得精准又狠,炼油厂几乎月月中招,产能被打掉一半。 加上机场频繁遭袭,大批民众改走自驾,连秋收用油都得排队,一些远东城市甚至出现数公里长龙。 汽油价格飙升,企业现金流告急,政府财政赤字已经突破4.9万亿卢布,几乎撑不到年底。 全球能源市场也感受到了这股动荡的后坐力。国际油价一度跌破65美元/桶,远低于俄罗斯维持财政平衡所需的70美元。 欧盟第19轮制裁更是雪上加霜,把俄油价格上限压到47.6美元。 OPEC+这边还在每月增产,美国又抡起关税大棒,布伦特油价干脆跌到四年新低。市场的信心在动摇,俄罗斯的底气也在泄。 普京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转调美元态度,显然是在寻找喘息窗口。他说“恢复与美国的全面关系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这句话意味深长。 不止是缓解制裁压力,更是想重新撬开全球金融系统的门缝。 他知道,靠卢布和人民币结算撑不了多久,本币系统再多,也架不住石油卖不出去、美元换不到手的现实。 但这种策略性示好并不等于彻底投降,更像是拖延换气。他一边试图稳住与美国的能源对话,一边又在另一条战线上推进“全新阵营”的构建。 今年瓦尔代会议上,中国全球化智库(CCG)提出的“新G10”构想,直接点名要由中俄印牵头,组建一个能取代G7的新多边机制。 这个提议在场内外引发不小震动,不是因为它已经成型,而是因为它踩中了现实的痛点。 G7长期主导全球经济规则,却只代表了不到全球10%的人口。而中俄印三国加起来,占了全球人口的四成,GDP超过20%。 这种力量结构上的不对称,早就让全球南方国家心生不满。金砖机制的扩容,加上联合国框架下的多极呼声,为“新G10”提供了现实土壤。 可这事没那么简单。印度的立场始终暧昧,美国对它的军售和技术合作早已布好局,从芯片到战机,步步紧逼,就是不让它彻底倒向中俄。 俄罗斯想拉印度拢队,中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但印度更想当中间人。它要地位,不愿被捆绑死。 三国的战略优先级完全不一样,俄罗斯重安全,中国要发展,印度图名声,这注定让“新G10”前路坎坷。 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随着西方制裁的持续深化,全球南方国家越来越不愿被G7牵着鼻子走。 从非洲到拉美,“去美元化”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去西方中心化”已经在扩散。 中俄印的联手不一定能立刻产生替代效应,但它们正在构建的是一种共识:不再依附那套由少数国家制定的规则,要争取属于自己的空间。 这才是普京转向背后的真实考量。他不是突然相信美元了,而是意识到,现阶段的抗拒换不来生存,而合作可能换得喘息。 能源危机、财政赤字、制裁封锁,把俄罗斯逼到了战术退让的边缘。可这种退让不是投降,而是为了在另一边布新局。 就像他在会上回应特朗普那句“俄罗斯是纸老虎”时说的:“如果我们是纸老虎,那北约是什么?” 这话听起来像是嘴硬,其实更像是变相承认软肋。他知道俄罗斯现在打不赢消耗战,必须以柔克刚,边妥协边布局。 而“新G10”的提出,就是他在软中带硬的那一招。它不必马上落地,但它可以成为一个旗帜,一个让全球南方国家聚合的锚点。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