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人杀20万日本人,日本让他道歉,他却说: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活到92岁高寿从不后悔做当年那件事。2005年,日本官方要求美国前飞行员保罗·蒂贝茨向日本人下跪道歉。原因是当年他驾驶飞机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杀死了20万日本人。保罗·蒂贝茨闻言冷冷一笑,说道:“我从来不为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干的那件事后悔,想让我道歉,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 有人亲手开启了人类的核武器时代,制造了一场人间炼狱,但他却说自己“每晚都睡得很香”,硬朗地活到了92岁,这事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邪乎。 这人叫保罗·蒂贝茨,你很难用“英雄”或“屠夫”这种简单的词去定义他,他更像一个三位一体的复合角色:一件被时代打磨到极致的工具,一个扣动历史扳机的关键人物,也是一个用尽一生去捍卫自己行为的顽强自白者。 历史在找一个能执行终极任务的人,这个人不仅技术要顶尖,心脏也得是钢铁做的。 蒂贝茨就是那个被选中的人,他22岁参军,一年就成了王牌飞行员,27岁就带着B-17机群在欧洲上空玩命。 后来他又成了B-29这种新式大杀器的首批试飞员,可以说,当时最尖端的飞行技术,他门儿清。 但光有技术还不够了,投弹后,他必须在一分钟内,驾驶着那架名为“艾诺拉·盖伊”的轰炸机,来一个159度的极限甩尾,才能逃过自己亲手释放的冲击波。 为了这次任务,他兜里揣着氰化物毒药,准备万一被俘就自我了断,这种冷静和决绝,已经超越了个人生死,他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任务本身。 1945年8月6日上午8点15分,蒂贝茨按下了那个按钮,这个动作与其说是他个人的选择,不如说是整个美国高层在各种压力下,共同扣下的历史扳机。 打下冲绳岛已经让美军吓破了胆,他们算了一笔账:强攻日本本土,美军至少得再死伤五十到八十万人,日本人自己更是要赔上几百万,跟这场血肉磨坊比起来,一颗原子弹似乎成了“更仁慈”的选择。 而苏联人可没闲着,8月8号就对日宣战了,美国急了,再拖下去,远东的战后格局就得让斯大林说了算了,必须速战速决,抢在苏联人前面把日本搞定。 日本人自己送上“邀请”,《波茨坦公告》发了,让他们投降,他们却态度暧昧,军方还在做着“本土决战”的白日梦,广岛被炸平了,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里那帮人还在吵要不要打。 这种顽固,逼着三天后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在长崎炸响。 战争结束后,蒂贝茨成了活靶子,有人骂他是刽子手,日本媒体甚至编造他酗酒、自杀来赎罪的假新闻。 2005年日本官方还把他告上国际军事法庭,要他下跪道歉。 蒂贝茨是怎么回应的?他直接反问:“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这一句话,就把整个叙事的焦点给扭转了。 他强行让世界从关注“原子弹下的受害者”,转向审视“南京大屠杀的加害者”,直戳日本战后那套选择性失忆的话术。 他从不否认广岛的惨状:爆炸中心数十万个大气压,人体瞬间蒸发,幸存者被辐射折磨致死。 但他坚信,这一切的根源,是发动战争的人,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战争毫无道德可言。” 晚年他立下遗嘱:死后不搞葬礼,不立墓碑,骨灰撒进他二战时飞过的英吉利海峡。 他不想让自己的坟墓,变成后人争吵不休的舞台,这是他对自己身后名誉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彻底的掌控。 蒂贝茨的一生,就是这样拧巴又自洽,他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工具,一个冷酷的历史扳机,更是一个至死不悔的叙事者。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记忆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它总是在不同立场的人们之间,被反复争夺和塑造。
他一人杀20万日本人,日本让他道歉,他却说: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活到92岁高寿从
繁梦间
2025-10-06 15:08: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