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吴桂贤主动辞去职务,回到西北国棉厂继续当工人。可就在回到陕西的当晚,得知姐妹们上夜班后,她就直奔工厂也要上夜班:“我是个工人,我能干活!”[送心] 1977年9月,37岁的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主动辞职,回到她工作了26年的西北国棉一厂。这位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最年轻的副总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纺织机旁。 吴桂贤1938年出生在河南巩义一个贫困农家,1951年,13岁的她进入西北国棉一厂成为挡车工。那时工厂刚建成不久,招工条件严格,她能进厂已属不易。这份工作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纺织车间里,吴桂贤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勤奋。她每天提前到岗,在操作台前自制节约袋回收零件,这些细节后来被写入厂史。1958年,她创造了“万锭不断头”的全国纺织行业纪录,这个纪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含金量极高。 她带领的小组是著名的“赵梦桃小组”,这个以全国劳模赵梦桃命名的班组,在50年代就以技术革新闻名全国。吴桂贤担任党小组长后,带领姐妹们将接头速度提升到每分钟60次,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成绩让她在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获得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964年和1966年,吴桂贤两次受邀参加北京国庆观礼,这在当时是给予基层劳模的最高礼遇。1965年,她在全国纺织系统先进典型大会上发言,27岁的纺织女工开始走向更大的舞台。 1969年,吴桂贤当选中共中央委员。这不是偶然,而是那个特殊年代从工农兵中选拔干部政策的产物。周恩来曾明确提出要从西北工人劳模中选拔女性代表,吴桂贤的工人出身和突出业绩使她符合条件。 1973年,她进一步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37岁的吴桂贤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这个任命创造了两个纪录: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也是最年轻的副总理。 担任副总理期间,吴桂贤分管纺织工业和轻工业。但她始终保持着工人本色,工资关系一直在西北国棉一厂,每月领取的仍是工人工资。她经常返回陕西,深入车间了解生产情况,这种工作方式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中确实罕见。 两年零八个月后,1977年9月,吴桂贤向中央递交了辞职报告。经中央批准,她卸下副总理职务,回到西北国棉一厂担任厂党委副书记。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毕竟主动辞去副总理职务在新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回厂后的吴桂贤没有脱离生产一线,她继续参与车间工作,带领工人进行技术革新,推动生产效率提升。她的工作经验和在中央的见识,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动力。1982年,她再次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1988年,50岁的吴桂贤南下深圳,担任一家中外合资纺织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她将自己几十年的纺织行业经验应用于新的经济形态。1994年退休后,她出任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主席,将工作重心转向教育扶贫。 2006年的一件事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这位前副总理,她得知甘肃会宁有38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凑不齐路费,便在深圳街头设点募捐。一位68岁的老人,曾经的国家领导人,为素不相识的贫困学子奔走呼吁。这个场景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 吴桂贤常说的一句话是,“读书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太重要了。”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她对教育的重视。从一个逃荒农家的女孩成长为共和国副总理,她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 2025年4月,吴桂贤在深圳逝世,享年87岁。她的一生横跨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历史时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变迁。 从13岁的挡车工到37岁的副总理,再主动回到工厂车间,吴桂贤的人生轨迹映射出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她的经历在今天看来或许难以复制,但那种对劳动的尊重、对初心的坚守,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思考。 网友热评: “这经历简直比小说还传奇!13岁进厂,37岁当副总理,最后又主动回车间,这种人生剧本现在想都不敢想。” “最佩服她功成身退的勇气,从高位回归平凡,这得有多强大的内心!现在多少人为了个职位争破头,她却主动放弃,这才是真正的初心不改。” “她代表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朴实无华。我奶奶也是纺织工,常说那时候的劳模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吴老这种‘工人本色’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其实她回到车间后笑容更真实了。人这一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比追求高位更重要,她的幸福源于踏实。” “吴桂贤用一生诠释了‘平凡造就伟大’,当工人,她是全国劳模,当副总理,她心系基层,回归平凡,她依然是榜样。这种无论身处何地都发光发热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看了吴桂贤的故事,你最认同她人生中的哪个选择?是勇挑重担接受副总理职务,还是功成身退回归车间?如果在今天,你觉得她这样的实干家更适合在哪个领域发光发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77年,吴桂贤主动辞去职务,回到西北国棉厂继续当工人。可就在回到陕西的当晚,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0-06 11:49: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