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光杆司令”徐向前到西柏坡参加中央会议。毛主席说:“你们还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搞掉他8个旅。你说一说,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这一问表达了他对徐向前才气的嘉许。[送心] 1948年夏天,一场看似不可能的战役在山西晋中打响。徐向前手里只有不到六万人,却要面对阎锡山经营近四十年、拥有十万余人的部队。一个月后,这场战役以我军全胜告终,十四座县城解放,太原被合围。这个军事奇迹究竟是如何创造的? 当时的山西战场,确实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留在山西的主力部队所剩无几。徐向前临危受命,接手的是六万多人拼凑起来的队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刚从地方民兵、游击队改编过来的新兵。 这些战士打游击战是好手,但要和阎锡山的正规军正面交锋,经验明显不足。更要命的是,刚打完临汾七十二天攻坚战,部队疲惫不堪,来不及休整就要投入新战役。而对面的阎锡山,手握十三万精锐,背靠太原兵工厂,武器弹药源源不断。 正是麦收季节,晋中是山西粮仓,阎锡山的部队必定要出城抢粮。这些部队一旦离开坚固工事,在平原运动中作战,正是我军歼敌的好机会。抓住这个时机,就有了以弱胜强的可能。 6月11日,战役正式打响。徐向前先让吕梁军区部队在汾阳、孝义一带佯攻,摆出要渡河支援西北战场的架势。阎锡山果然中计,急忙调动精锐“闪击兵团”西进。等敌军主力离开晋中腹地,隐蔽在东南山区的第八、第十三纵队突然杀出,直扑平遥、介休外围,切断了敌军的交通补给线。 6月21日,敌军“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回援张兰镇,正好撞上我军第八纵队。这支“亲训师”是阎锡山的心头肉,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在运动战中,我军发挥了机动灵活的优势,迅速将敌人压缩在汾河东岸。三个小时激战,歼敌五千余人,“亲训师”几乎全军覆没。 第一阶段作战,我军就歼灭敌军一万多人,阎锡山损失惨重。他急了,赶紧派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亲自上阵,集结重兵要在祁县、平遥一带决战。徐向前没有硬碰硬,只留少量部队与敌人周旋,主力则快速北上,直插晋中腹地,同时破坏榆次、太谷间的铁路,彻底断了敌人的退路。 7月3日,赵承绶发现自己被包了饺子,急忙组织北撤。太岳军区部队在董村死守,顶住了敌军九个团连续四天的轮番冲击。赵承绶突围不成,只好改道从榆次、徐沟间突围,却正好钻进了我军预设的口袋。 7月7日,我军各路部队完成合围,把赵承绶的部队压缩在大常、小常等几个村镇的狭长地带。这时候赵承绶已经是瓮中之鳖,逃无可逃。7月16日,赵承绶被我军生擒,被围之敌全部歼灭。一个月时间,我军以六万余人歼敌十万,解放了十四座县城。 这场胜利,离不开晋中人民的全力支持。阎锡山统治山西近四十年,推行“兵农合一”等苛政,百姓苦不堪言。解放区搞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支前热情空前高涨。战役期间,太行、太岳等地有四十多万群众参与支前,出动牲口近十万头,大车上万辆。 和顺、左权等县的支前民工,甚至占到全县劳动力的九成。军队一个月消耗的近千万斤粮食、六百万斤柴火,全靠当地百姓保障。前方打仗,后方送粮送弹药,这种军民一心的力量,是任何精良装备都换不来的。 晋中战役后,我军乘胜追击,兵锋直抵太原城下,完成了对太原的合围。阎锡山苦心经营的统治根基,已是摇摇欲坠。徐向前因肋膜炎病情加重,无法继续指挥太原战役,由彭德怀接手。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山西全境回到人民手中。 网友热评精选: “徐帅这波操作属实‘离谱’!6万人一个月吃掉10万敌军,简直是战场版‘躺平’的反面教材——人家靠的是硬核战术!” “看到‘走不动爬也要爬到指定岗位’这句话,直接破防了……这才是真·铁血军人,现在的职场鸡汤在它面前弱爆了!” “阎锡山怕是打出心理阴影了,本来想抢粮,结果家底被抄,连日本教官带的暂10总队都被全歼,徐向前简直是‘阎军收割机’!” “粟裕大将都服气地说换自己打不了这么好,可见徐帅的指挥艺术有多封神!低调的人干大事,古人诚不我欺。” “年轻人总说‘躺平’,看看徐向前,带着病、兵少装备差,硬是靠谋略和毅力逆风翻盘。这波精神buff我收了!” 👉 如果让你穿越回1948年指挥晋中战役,你会优先借鉴徐向前的哪一招? A. 心理战忽悠阎锡山分兵 B. 闪电迂回断敌军后路 C. 动员群众“保麦收”打民心牌 D. 亲自扛枪上阵学徐帅“带头冲锋” 快来评论区晒出你的战略选择,或者分享你心中的“现代版晋中战役”名场面!
1948年9月,“光杆司令”徐向前到西柏坡参加中央会议。毛主席说:“你们还不到6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0-06 10:49: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