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的创始人杜罗夫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均以斯拉夫人为目标。 2024

地缘历史 2025-10-04 17:47:21

Telegram的创始人杜罗夫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均以斯拉夫人为目标。 2024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拘捕把杜罗夫送进了法国警局。理由听着冠冕堂皇:Telegram平台上有极端主义内容未清除。可仔细一扒,又是那套老逻辑,抓人不为内容,是因为他不“听话”。   杜罗夫沉默四天,交了500万欧元保释金才放出来。   法庭限制他出境,每周还得去报到两次。外界都在猜,他是不是软了。   可没过多久,他在Telegram频道发了一段爆炸性的言论,把枪口直接对准了西方的历史逻辑。   他说:两次世界大战,表面看是领土纷争、联盟冲突,本质上,是西方对斯拉夫人系统性打压的延续。   这话一出,评论区炸了。有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说他讲出了不敢讲的真相。   关键是,他不是信口开河。   他从词源讲起,说“slave”这个词,本来就是从“Slav”来的——斯拉夫人的英文称呼。   拉丁语里,“Slavus”就是奴隶的意思。   换句话说,西方从语言上就默认了斯拉夫人是“低等种群”。   这种“看不起”不是近现代才有的。   早在1054年,基督教东西教会分裂那会儿,西欧就把信东正教的斯拉夫人当异端。   后来条顿骑士团东征,打的就是这些“异教徒”。   到了19世纪,拿破仑和克里米亚战争又轮番上阵。   法国、英国联合出兵,理由五花八门,可本质都是一个:   不让俄罗斯,也就是最大的斯拉夫国家,扩张势力。   你说打仗总得有点名义吧?他们说是为了“平衡欧洲”,可打的却是俄国的地盘。   杜罗夫说,这种“包围+打压”的模式,从来没断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火索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塞尔维亚是谁?斯拉夫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成了开战第一枪。   波兰也是斯拉夫国家。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他是在替俄罗斯洗地。其实没那么简单。   他不是说俄罗斯没问题,而是指出:西方打压的,不只是俄罗斯,是整个斯拉夫民族。   他举了个挺冷门的例子。   1921年,波兰趁着俄国内战,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给吞了,签了个《里加和约》,逼着列宁签字。   这事儿你在课本上基本看不到,但在东欧历史里,是个大疙瘩。   到了1939年,苏联和德国分瓜波兰,外界一片骂声。   可杜罗夫说,这事儿不能只看结果。   苏联当时想建立缓冲区,拖延战争时间,怕德国直接打进来。   而波兰那边,部分政治精英还真有“联德反苏”的想法。德国没买账,反手就把波兰吞了。   可问题来了,西方嘴上说支持波兰,真打起来却没出几分力。   英法宣战归宣战,实际动作慢得出奇。波兰很快就被瓜分了。   接下来的剧情你可能更熟。苏联和西方因为共同抗德结盟,打赢之后立马翻脸。   铁幕拉下,冷战开始。杜罗夫说,这不是突发事件,是延续了几百年的“排斥策略”升级版。   然后他把话头绕回当下。俄乌冲突,他看得很透。   他说西方嘴上挺乌克兰,实则是在“用乌克兰人当枪使”。   把两个斯拉夫国家推出去互相掐,自己坐山观虎斗。   你看援助数据就知道,真给到乌克兰手上的,有多少是能立刻用的武器?   又有多少是“以后慢慢给”的空头支票?   他说:“这不是援助,是牺牲。”   你以为他这是情绪发泄?不。他继续用历史打底,说西方对俄罗斯的“恐惧”根子太深了。   13世纪,蒙古统治斯拉夫地区200多年,俄罗斯继承了集权制度。   西欧搞分权、搞自由,怎么看俄罗斯都像“半个亚洲人”。   伏尔泰当年就说过,俄罗斯是“文明的边缘地带”。   所以西欧主流思想里,俄罗斯从来没被当成“自己人”。   哪怕打赢了纳粹,也是“暂时的盟友”。   冷战一开始,北约东扩、颜色革命,步步紧逼,直到今天的乌克兰战场。   杜罗夫的核心观点是:这一切都不是偶然,是系统性地延续,是带着方向的“历史惯性”。   当然,也有人骂他,说他忽略了俄罗斯自己的扩张史,说他把责任都甩给别人。   还有人说他不过是个科技公司老板,谈这些干嘛。   但你要知道,他不是突然冒出来讲这些话。   他创办Telegram那年,就是为了反监控、反审查。他一直是个“反霸权”的人。   这次被捕之后,他第一次妥协,说会向警方提供“合理请求下的用户数据”。   但他也说了:“我不是怕了,我是不想再被当作借口。”   他知道,自己不是战争的参与者,但他的平台、他的声音、他的立场,已经被卷入这场全球性的博弈。   从词语到战场,从历史到现实,从语言歧视到地缘对抗,杜罗夫只是在提醒我们:   很多事,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0 阅读:0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