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早年间,张汝京跟着公司一起摸爬滚打了好些年,参与过不少关键的芯片技术研发和工厂建设,算是公司里能扛事的角色。也正因为这份资历,他手里握着不少台积电的股票。 那时候台积电在芯片行业已经开始冒头,前景越来越好,这些股票可不是小数目,换成钱的话,够普通人安安稳稳过好几辈子。 本来按常理说,拿着这么好的筹码,换谁都会好好攥在手里,毕竟这是自己多年打拼的回报。可偏偏张汝京心里一直装着另一件事:大陆的半导体行业。 那时候咱们大陆的芯片产业还挺弱的,很多核心技术都捏在别人手里,想建个像样的芯片厂都难,急需要懂行的人来牵头。张汝京看着心里不是滋味,总想着能回来帮上忙,慢慢就有了离开台积电、回大陆创业的念头。 这事后来被台积电的董事长知道了,董事长肯定不愿意放他走——这么个懂技术又有经验的人,要是跑到竞争对手那边(更别说还是去大陆),对台积电来说可不是好事。 于是董事长就找他谈,话里话外都是施压,最后干脆把话说透了:“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这是让他二选一:要么留下拿着股票安安稳稳过日子,要么走,但得把这笔实打实的财富给放弃掉。 换旁人可能得犹豫半天,一边是一辈子不愁吃穿的钱,一边是前途未卜的“报效祖国”,怎么选都难。可张汝京倒是没含糊,听完就直接说了句“不要就不要”。他后来跟人提起来的时候说,不是不心疼那笔股票,而是他心里清楚,家国情怀这东西比钱更重——大陆需要有人站出来做芯片,自己有这个技术、有这个经验,要是因为这点利益就退缩了,那才会后悔一辈子。 他真就这么干了,放弃了那些股票,收拾收拾行李就回了大陆。那时候回来可没那么容易,不是说有热情就行,要建芯片厂,得找场地、凑资金、拉团队,还得面对国外技术封锁的压力。 刚开始的时候,连个像样的厂房都没有,他就带着一群人从零开始忙活,跑遍了好几个城市选址,跟各方沟通协调,有时候为了一个技术细节,能熬好几个通宵。有人问他,放弃那么多股票值不值,他总说,看着大陆能慢慢有自己的芯片厂,能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团队,比拿多少钱都踏实。 后来他牵头建起了中芯国际,刚开始的时候厂子规模不大,技术也跟国际顶尖水平有差距,但好歹咱们有了自己的核心芯片制造企业。那时候不少国外的技术专家都不看好,觉得在大陆搞高端芯片就是“不可能的事”,可张汝京没被这些话影响,一门心思扑在技术突破上,带着团队一点点啃硬骨头,从成熟工艺慢慢往高端走。 现在回头看,当年他那句“不要就不要”,可不是一时冲动的气话。他放弃的是眼前的财富,换来的却是大陆半导体行业的“火种”——中芯国际后来慢慢成长起来,不仅能生产日常用的芯片,还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为咱们国家的电子产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要是那时候他没选择回来,没放弃那些股票,可能自己能过得更安逸,但大陆的芯片产业说不定还要多走好几年的弯路。 张汝京总说,他是中国人,看着祖国需要,就该回来做点事。这种选择不是靠嘴说的,是真真切切把自己的利益抛在了后面,把家国的需求放在了前头。 现在提起他,不少搞芯片的人都会说,当年他放弃股票回大陆的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叫真正的担当——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利益和情怀面前,这么干脆地选择后者,可他做到了,而且做得义无反顾。
在中美芯片大战的这片战场中,日本人却发现了个秘密:美国抱着尖端芯片想跟咱硬刚,中
【4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