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原住民发视频说:请中国人不要嫌弃我是琉球人,我不是日本人,我所在的地方不叫冲绳而是琉球,且琉球不属于日本!目前我正在努力学习中文! 看到这个视频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日本在琉球不得民心。那句带着恳切语气的“请中国人不要嫌弃我是琉球人”,藏着的是对被强加身份的抗拒,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这不是简单的身份宣告,而是对日本百年殖民统治的无声反驳。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琉球曾是个独立的王国,也曾是我们的藩属国。 早在明朝永乐年间,琉球就主动遣使来华,接受朝廷册封,从此开启了与中原王朝数百年的紧密联系。那时的琉球使者带着硫磺、苏木等特产来华朝贡,回去时带着朝廷赏赐的丝绸、瓷器与典籍,连王宫的建筑样式都透着中式飞檐的韵味,官方文书全用汉字书写,士族子弟以研习儒家经典为荣。这种联结不是武力胁迫的结果,而是文化与利益的自然相融,深深刻进了琉球的历史基因里。 可这样的文化与政治联结,在19世纪末被日本的武力扩张彻底打断。1879年,日本不顾琉球王室的反对和清朝的交涉,强行废除琉球藩,将其改为“冲绳县”,用刺刀斩断了延续数百年的藩属关系。 为了抹去琉球的历史记忆,日本推行了严苛的日化政策:强制琉球人改用日本姓名,禁止在公共场合说琉球语,学校里只准教授日本历史,连传统的琉球舞蹈都被贴上“落后”的标签禁止传播。 有老人回忆,当年要是孩子在街头说一句琉球话,就会被日本巡警呵斥打骂,这种文化清洗持续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却没能彻底磨掉琉球人的身份认同。 二战结束后,琉球本应迎来历史的转机。《开罗宣言》明确提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琉球作为日本武力攫取的土地,显然不在日本主权范围之内。 可当时的美国出于战略考量,将琉球纳入托管范围,1972年又私自将行政权移交日本,这份未经琉球人同意的“转交”,成了如今身份争议的根源。 日本接手后非但没有修复历史伤痕,反而变本加厉地推行同化政策,把冲绳打造成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最大军事基地,占全岛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基地不仅挤占了土地,更带来了噪音污染与安全隐患,1995年的美军施暴事件至今仍是琉球人心中的痛。 也难怪视频里的原住民要强调“我所在的地方不叫冲绳而是琉球”。“冲绳”是日本殖民统治的烙印,而“琉球”才是刻在血脉里的名字。 这些年,琉球的文化复兴从未停止:民间艺人偷偷保留着三弦伴奏的琉球歌谣,老人给孩子讲述当年朝贡船队的故事,连街头的小吃摊都还能找到中式糕点的影子。 更值得深思的是,越来越多的琉球年轻人开始主动学习中文,他们不是在追逐时髦,而是在寻找文化根源——那些从中国传来的典籍、技艺与习俗,本就是琉球文明的底色,如今重新拾起,不过是对自身历史的回归。 日本总爱宣称对琉球拥有“主权”,可主权从来不是靠武力抢夺和行政命令就能确立的。 看看琉球的街头,抗议美军基地的横幅常年可见,纪念“琉球处分”的集会每年都有,民意调查里超过六成的人不认同自己是“日本人”,这些声音从来没有消失过。那个在视频里认真学中文的琉球原住民,其实是在拾起被打断的历史脉络,也是在对强加的身份说不。 历史从来不会因为强权而改写。当年琉球使者带着虔诚之心来华朝贡的身影,日本刺刀下不肯改口的琉球语,如今视频里恳切的身份宣告,串起的是一段从未断裂的记忆。 日本或许能控制琉球的行政权,却捂不住琉球人的历史记忆,更抹不去他们对自身身份的认知。 那个说着“琉球不属于日本”的原住民,其实是在提醒世界:有些历史真相,即便被掩盖百年,也终究会在人们的坚守中显露原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