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元凶”根本不是大脑异常!不想加重抽动,你最该做的不是过度用药,而是3样

灵松谈育儿 2025-10-01 22:47:17

抽动症的“元凶”根本不是大脑异常!不想加重抽动,你最该做的不是过度用药,而是3样东西! 每次门诊,总有家长攥着孩子的脑电图报告急得眼眶红:“孟大夫,孩子眨眼、耸肩,是不是大脑出问题了?人家说要吃强效药控制,不然影响智力!” 看着家长慌得乱了阵脚,我都得先劝一句:“别被大脑异常吓住了!行医40年,我见过的抽动症孩子里,九成以上根本不是大脑的事儿,而是‘肝风内动’在捣乱。比起瞎用药,做好3件事,比什么都管用。” 很多家长一听到抽动症,就往大脑有问题上想,急着给孩子吃控制神经的西药,可吃来吃去,孩子没精神、胃口差,停药还反弹。 其实中医早有答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就像棵没长稳的小树苗,一遇到风吹草动(比如紧张、熬夜、吃甜腻),肝气就容易躁动成风 这股风窜到眼睛就是挤眼,窜到肩膀就是耸肩,窜到喉咙就是清嗓子——这就是“肝风内动”,跟大脑没多大关系。 不想加重抽动,别盯着用药,先做好这3样事 01 给肝气松绑——少指责,多接纳 我遇过一个7岁男孩,本来只是偶尔眨眼,妈妈天天盯着说“别眨了,难看死了”,还动不动因为写作业慢批评他,没俩月孩子就添了耸肩、清嗓子的毛病。 后来妈妈听我的,选择忽视孩子抽动的情况,孩子放松了,眨眼、耸肩慢慢就少了。 家长要知道,你的焦虑、指责就像给肝风添柴火——孩子越紧张,肝气越乱,抽动越重。不如装看不见,他挤眼时别纠正,耸肩时别拽他,孩子心里松快了,肝气顺了,抽动自然会减轻。 02 给肝脏补水——吃对温和食材,补肝阴压肝风 “肝喜润恶燥”,孩子肝阴不足,就像土地缺水,风更容易刮起来。 不用特意买补药,日常吃点应季的温和食材就行:比如秋天吃点煮梨,润肝燥;平时熬粥加几颗枸杞,补肝阴;偶尔吃点银耳百合,既润肝又安神。 有个8岁女孩,抽动总反复,还爱发脾气,我让家长每天给她煮一碗枸杞百合粥,别吃巧克力、薯片这些伤肝阴的零食。 坚持一个月,女孩不仅脾气变平和了,抽动次数也少了大半——肝阴足了,风没了源头,自然就不折腾了。 03 帮肝气归位——按对2个穴位,在家就能调 家长不用懂复杂的中医理论,每天花5分钟给孩子按两个穴位,就能帮肝气稳下来: 一个是太冲穴(脚背,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按到酸胀就行,能疏肝理气,把乱窜的肝气拉回来; 另一个是内关穴(手腕内侧,横纹往上两指处),能安神定惊,缓解孩子紧张,让肝风不那么容易“冒头”。 之前有个男孩,睡前总爱抽动,妈妈每天睡前给他按这两个穴位,一周后孩子就能安稳睡整觉,夜间抽动也少了——简单的小动作,比吃药还省心。 最后想跟家长说句掏心窝的话 抽动症不是绝症,更不是大脑有问题,它只是孩子体质发出的信号:肝气有点乱,需要咱们帮着理顺。 别盲目给孩子吃一堆药,也别天天焦虑得睡不着,做好“少指责、吃对食、按对穴”这3件事,慢慢调,孩子的肝气会越来越顺,抽动也会一点点消失。

0 阅读:5

猜你喜欢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