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频繁眨眼、挤眉、清嗓子,说白了就是肝风内动,一味钩藤不起眼但能平息肝风,减少抽动! 常有人问我,中医调抽动症是不是很复杂?其实真不是。 中医的好,就在于化繁为简—— 不用盯着一堆复杂检查单,而是从孩子的症状里找根源,再用不起眼的寻常药材,慢慢把身体调顺。 就像钩藤这味药,在药房里常被摆在角落,看起来平平无奇,可对抽动症孩子来说,它就是平息肝风的宝贝。 现在门诊上,好多抽动症孩子都是这样:频繁眨眼、挤眉,有的还耸肩、清嗓子,甚至歪头、甩手,家长带着跑遍医院,西药吃了不少,可症状总反复。 其实这些问题,说白了就是肝风内动—— 小儿本就肝常有余,一遇到紧张、熬夜、吃甜腻零食,肝气就容易躁动,像刮起一阵小旋风,这股风窜到眼睛就是眨眼,窜到喉咙就是清嗓子,窜到肩膀就是耸肩。 对付肝风内动,钩藤就是个好帮手。它味甘性凉,能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就像给躁动的肝风浇一盆温水,把乱窜的肝气稳住,孩子的抽动自然会减少。 当然,光靠钩藤还不够,得根据孩子的情况搭配合适的药材,效果才更准,我常给家长用的一个基础方,就以钩藤为核心: 组方:钩藤、蝉蜕、白芍、茯苓、百合、甘草等药 这里面,钩藤是主力,我一般用6-10克(根据孩子年龄调整),专门平息肝风,缓解眨眼、清嗓子这些表层症状; 蝉蜕能疏风清热,帮钩藤一起散风,还能利咽,对总清嗓子的孩子特别好;白芍养血柔肝,不让钩藤疏泄太过伤肝阴,就像给肝气系上缰绳,避免肝风反复; 茯苓健脾益气,脾是后天之本,脾胃好了,气血足了,才能更好地约束肝气; 百合清心安神,孩子肝风动的时候,心神也容易乱,百合能帮着稳住心神,减少紧张;甘草调和诸药,还能护着孩子娇嫩的脾胃。 之前接诊过7 岁的小宇,频繁眨眼、清嗓子快半年了,家长带他吃了两个月西药,症状时好时坏,一停就反弹,后来还添了耸肩的毛病。家长急得不行,听朋友说中医能调,才找过来。 我看小宇的情况:舌苔薄白,脉弦细,一提到吃药就往后躲,平时还爱发脾气、睡不安稳,正是肝风内动、心神不宁的证型。 给小宇开了上面的方子加减,让家长每天煎一剂,分两次温服; 还嘱咐平时用【止动贴】这个膏贴,贴在孩子身上膻中穴和天突穴上,通过皮肤渗透与嗅觉刺激,作用于经络穴位,可以舒缓神经,稳定情绪,改善抽动情况。 坚持3周后来复诊,小宇妈妈说:“孩子清嗓子少了,眨眼也没那么频繁了,晚上能睡安稳了!” 接着按方调了1个月,小宇的耸肩基本没了,也不怎么发脾气,上学时老师还夸他 “上课能坐住了”。 后来随访3个月,孩子只是感冒时偶尔眨几下眼,稍喝两天钩藤水就好,没再反复。 最后要提醒家长:钩藤煮的时候别久煎,水开后放钩藤,煮5分钟就行,不然有效成分会挥发; 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方子也得跟着调,比如孩子要是总痰多,还得加陈皮化痰,千万别盲目照搬。
抽动症孩子:频繁眨眼、挤眉、清嗓子,说白了就是肝风内动,一味钩藤不起眼但能平息肝
灵松谈育儿
2025-09-30 16:47:1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