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号称十万的锦衣卫、东厂番子去哪了?这些机构的头目,

靖江的过去 2025-09-30 15:42:58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号称十万的锦衣卫、东厂番子去哪了?这些机构的头目,最后落了什么下场? 那年3月18晚上,北京城外,大顺军呐喊声不断。崇祯帝朱由检在皇宫里来回走,手里攥着被汗水浸湿的急报。 他满心疑惑:那些被称 “天子爪牙” 的锦衣卫、东厂番子,传说有十万人的特务力量,为啥没守住大明最后一道防线? 第二天清晨,彰义门被撞开。这支曾让百官发抖的力量,早就在变局里垮了。 说锦衣卫、东厂有 “十万之众”,是后世夸张。《明史・职官志》记载,锦衣卫管十四个千户所,朱元璋时期,负责侦查的 “缇骑” 只有五百人。 正德年间最盛时,共六万多人(含外围线人)。到崇祯朝,只剩一万多 —— 缇骑两千人,加上仪仗力士。 东厂更弱,没有独立武装,靠锦衣卫支援,番子只有几千人。“十万” 是百姓因恐惧传错的。 明末厂卫早没了纪律。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出身世家,却把职位当商品卖。富家子弟交几千两银子,就能买 “缇骑” 身份。 这些人多数不会骑马射箭,还在乡下横行。甚至有 “副千户一个职位占二十多个编制,多是拿钱不干事” 的事。“飞鱼服、绣春刀” 成了纨绔子弟的装饰品。 东厂更腐败。掌印太监王德化逼官员交 “孝敬银”(从数百两到数千两不等),不交就找茬。 厂卫没了监察作用,反倒加速王朝灭亡。但崇祯帝信任骆养性、王德化,城快破时,还让他们守京城,最后酿成悲剧。 崇祯十七年三月,大顺军逼近北京,沿途明军投降,京城人心慌。王德化让亲信装了三十多箱金银,想扮成商队逃跑。 三月十六日,他带心腹到西直门,被士兵拦下。士兵恨东厂,没收财物,还想杀他。王德化吓得逃回家,再不敢提逃跑的事。 骆养性表面安排缇骑守城门,可这些纨绔子弟,要么躲在箭楼里发抖,要么用白布条给大顺军传投降信号。 三月十八日傍晚,大顺军攻彰义门。守城门的缇骑直接开门,千户还喊 “早盼闯王来,愿当先锋”。 骆养性知道大势已去,带亲信从东华门溜出,躲进京郊一座破庙(曾是他办案的据点)。 没逃的锦衣卫,不少投靠大顺军当向导,带士兵抄家。有人因 “追赃助饷” 做得好,被封游击将军。 西司房提督孙光、北镇抚司梁清宏等人,因不交财物或得罪人多,追赃时被打死。 乱局中,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很悲壮。他是武进士,看不惯骆养性腐败,弹劾却没结果。 审袁崇焕案时,他查出被指 “奸细” 的木匠是屈打成招,如实上报,却被降两级。他还说 “不拿人命换官做”。 三月十八夜,李若琏守崇文门,亲自指挥作战。城墙被攻破后,又带头拼杀。 士兵劝他躲一躲,他怒喝 “城在我在,城破我死”。 三月十九日清晨,崇文门垮了,他身边只剩三个人。大顺军劝降,他望向皇宫方向自杀,留下绝命词 “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还有几个锦衣卫校尉守宫门,直到战死,成了队伍里的亮色。 城破几天后,骆养性带财物投降大顺军。李自成本想杀他,他献三万两银子,说 “早想投靠”,被任命为天津总督。 一个月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顺军撤退。骆养性又投降清军,任天津总督。后来,他因擅自接南明使臣,被多尔衮罢官,最后默默无闻死去。 王德化投降后,被牛金星留下整理文书。大顺军西撤时,他因年老体弱,被士兵扔在山西路边。百姓认出他是东厂太监,想起亲友被害的事,一拥而上把他打死,尸体扔在荒野。 普通缇骑、番子命运不同:部分投降清军,编进銮仪卫管仪仗;部分逃到南京,加入南明,马吉翔最后当内阁首辅(大明唯一以锦衣卫身份入阁的人);更多人散到民间,有的被报复,有的失踪。 朱元璋设锦衣卫,朱棣加设东厂,本是强化皇权的工具。到明末,却成了腐败窝。崇祯帝上吊前才明白,“天子爪牙” 早被私欲蛀空。 没有信仰和纪律的力量,再多人也挡不住历史趋势。这是明末厂卫给后人的教训。

0 阅读:0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