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年,大唐名将仆固怀恩起兵反叛,兵分三路直扑长安。消息传来,唐代宗慌了 —— 长安守军只有万余人,根本挡不住叛军。 同年深秋,八百里加急军报送抵大明宫。代宗李豫按住奏疏,指节泛白。宦官颤声念:“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十万大军,分三路来犯!” 满朝文武瞬间沉默。代宗猛地起身,龙椅扶手被撞得作响:“守军羸弱,这可怎么办?” 没人敢回应。 谁能想到,三年前收复洛阳、被封大宁郡王的功臣,竟成了大唐的心腹之患。这场叛乱,早因猜忌埋下了隐患。 仆固怀恩本是大唐功臣。安史之乱时,他跟随郭子仪出征,《旧唐书》称他 “骁勇绝伦,每战先登”。 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他出使回纥,用两个女儿联姻换得援军,又率领朔方军与回纥军联手,在香积寺之战中斩杀叛军主将李归仁,获赐 “免死铁券”。 五年平叛期间,他打了大小百余场仗,身上带着数十处伤,儿子仆固瑒也骁勇善战。763 年,史朝义自缢,叛乱平息,他升任朔方节度使、被封大宁郡王,与郭子仪、李光弼并称 “再造大唐双璧”。 可安史之乱后,朝廷猜忌手握兵权的将领:郭子仪三次被剥夺兵权,李光弼怕遭陷害不敢入朝,最终忧愤而死。这些事,成了仆固怀恩的心病。 矛盾爆发在 763 年冬天。他护送回纥援军途经太原,按惯例通报,却被河东节度使辛云京闭门拒绝接见。 辛云京本就和他有矛盾,又得到朝廷 “提防朔方军” 的授意,便以 “防备叛军余孽” 为由不开城门。 仆固怀恩大怒,率军驻守晋祠,并上书弹劾辛云京。可代宗把奏折压了一个月,只派宦官来安抚:“辛云京守卫疆土有功,你该以大局为重。” 这话彻底寒了他的心:“我血战十年,家里死了三十多口人,竟不如一个闭门不出的节度使!” 《资治通鉴》记载,此时他 “功高被疑,怨怒一天天加深”,与朝廷的裂痕已难以弥补。 764 年春天,吐蕃攻打泾州,代宗急召仆固怀恩增援。他已对朝廷失望,以 “怕辛云京偷袭” 为由拒绝出兵,还放话:“斩了辛云京,我才出兵。” 宰相元载上奏:“仆固怀恩拥兵跋扈,必定会酿成大祸。” 代宗虽没惩处他,却暗中监视朔方军,双方的信任彻底消失。 同年秋天,仆固怀恩擅自攻打太原,可辛云京早有防备,久攻不下,便转去围攻榆次。代宗急召赋闲在家的郭子仪,郭子仪到了河东,传令:“朔方旧部投降的,免罪。” 这场叛乱本是冲动之举,准备得很仓促。榆次城下,仆固怀恩调兵增援,援军因大雨迟到。仆固瑒怒打将领三十杖,当晚就被哗变的士兵杀死。 仆固怀恩得知儿子死讯,呕血昏厥。见军队溃散,他带着数百名亲信逃往灵州。郭子仪到后,朔方旧部纷纷前来投奔,第一次叛乱草草收场。 代宗想挽回他,罢免了他的军职,却保留太保、中书令的虚职,派使者劝他回京,承诺 “既往不咎”。可他冷笑:“李光弼不敢入朝,郭子仪三起三落,我回去必定遭杀身之祸!” 在灵州,他招募旧部、联合回纥和吐蕃,谎称 “代宗已死,长安无主,一起瓜分大唐疆土”。回纥因姻亲关系、吐蕃想趁机劫掠,很快凑齐十万大军,再次攻打长安。 765 年九月,叛军抵达奉天,长安震动。代宗想逃跑,宦官鱼朝恩已备好车马。郭子仪挺身而出:“回纥、吐蕃各有心思,可坚守城池等待变化。” 他关闭城门拒战,又命令河西节度使袭击灵州。仆固怀恩怕后路被断,只得撤军,第二次叛乱失败。 同年十月,仆固怀恩又引回纥、吐蕃二十万大军来犯,很快打到长安近郊的周至。代宗送宗室子弟去江南,自己也做好了逃亡准备。 可行军途中,仆固怀恩突然得急病,高烧而死,临终前喊:“我没辜负唐朝,是唐朝辜负了我!” 他一死,回纥、吐蕃的联盟立刻瓦解 —— 吐蕃想独占财物,回纥不愿吃亏。郭子仪抓住机会,只带几个人前往回纥大营,解下盔甲直言:“往年你们帮大唐平叛,如今为何帮叛贼?仆固怀恩已死,若和我一起打吐蕃,长安的财物任你们拿;不然,就和唐军决战!” 回纥可汗本就因被骗而恼怒,当即决定倒戈。当晚,回纥军突袭吐蕃大营,斩杀万余人,吐蕃军向西逃跑。 战后,代宗赏赐回纥十万匹绸缎,可国库空虚,只得扣掉百官半年俸禄、加征百姓三成赋税。《新唐书》记载:“这一年,官员俸禄减了十分之六,百姓赋税加了十分之三,都是因为赏赐回纥。” 这场叛乱最终以戏剧性的方式收场。仆固怀恩的一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缩影:靠忠诚建功,因猜忌反叛,最终客死异乡。代宗后来虽称 “仆固怀恩本无反心,是被小人陷害”,却已无法挽回。 而掏空国库的赏赐、朔方军的衰落、回纥的索要、吐蕃的侵扰,再加上百官不满、百姓困苦,都在加速大唐的衰落。
765年,大唐名将仆固怀恩起兵反叛,兵分三路直扑长安。消息传来,唐代宗慌了——
靖江的过去
2025-09-30 10:42:07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