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一天,386旅旅部炊事员,挑着扁担去河边取水做早饭,看见地上有不少奇

靖江的过去 2025-09-29 19:41:58

1941年的一天,386旅旅部炊事员,挑着扁担去河边取水做早饭,看见地上有不少奇怪印记。心里觉得不对,放下扁担就往旅部跑,见到周希汉,急着喊:“参谋长,有情况!” 事后,太岳军区表彰大会上,386 旅参谋长周希汉指着台下说:“这个炊事员,比专业侦察兵还敏锐!” 台下皮肤黝黑的汉子红了脸。没人想到,歼灭日军伪装部队的胜仗,竟从一串脚印开始 —— 发现者就是旅部这个挑水做饭的炊事员。 1941 年,太岳根据地处境艰难。日军在百团大战吃了亏,用 “铁壁合围” 战术报复,驻山西日军将领奥村调 7 个大队组成 “总进攻部队”,还派 “挺进队” 潜入根据地。 这支部队伪装成八路军,穿灰布军装、说中国话、配同款武器,却到处烧杀抢掠,想挑拨军民关系。 那时 386 旅刚突围,周希汉盯着日军两路部队间的 5 里空隙,带全旅冲了出来。大伙儿都绷着弦,没人察觉危险已到沁河岸边。 那天清晨,天刚亮,炊事员老陈挑着扁担去沁河。他随部队在太岳山区打了三年仗,转到炊事班后,仍保持着战场警惕性。 离河边岔路口还有几十米,老陈突然停脚,扁担 “咚” 地戳在地上。他蹲下身细看,眉头拧成疙瘩。 地上的印痕不是普通脚印:前端分两瓣,像牛蹄,却比耕牛的蹄印小;后跟又厚又圆,边缘有机器压出的细纹路,明显是刚踩的。 老陈心里一紧。前几天营部开会说过,日军 “挺进队” 穿分趾鞋,老乡叫它 “牛蹄子胶鞋”。他用树枝拨开浮土,见脚印间距均匀、步幅小却深 —— 这是带武器行军的痕迹。 更让他冒冷汗的是,脚印朝旅部和圪塄村两个方向去,显然要分兵。“是鬼子的伪装部队!” 老陈顾不上水桶,拎着扁担往回跑。 三四里的山路,他跑得布鞋鞋尖都磨破了。到旅部门口,他抓住哨兵的胳膊,喘着气喊:“快找周参谋长!河边有‘牛蹄印’,好多鬼子!” 哨兵见他脸色发白,立刻去通报。正看作战地图的周希汉闻声站起,这位被战士们叫 “瘦子” 的参谋长,身形单薄却目光锐利,抓起驳壳枪就走:“带路,去现场!” 蹲在岔路口的周希汉摸了摸脚印边缘,立刻下令:“通知程悦长,带一营轻装追击,隐蔽前进!” 警卫员刚要跑,他又补充:“告诉程团长,脚印带分趾纹,是日军挺进队,别让他们靠近村子!” 周希汉从黄麻起义出身,最擅长从细节里抓战机,上次突围,就是他从日军行军间距中找出了破绽。 程悦长带一营追了半小时,山梁下的脚印突然消失。他按住腰间的手枪,让部队隐蔽,自己带两名侦察兵爬向山顶。 到了山梁顶端,三人屏住呼吸:圪塄村口,两个 “八路军” 哨兵来回走动,军装和帽子没破绽,脚上却穿着带分趾纹的 “牛蹄鞋”。 “这群狗东西装咱们!” 程悦长爬下山,和一营长商量:“硬冲会伤着村民,先解决哨卡,再分三路进村喊话,让老乡认明真八路!” 两名神枪手趴在山梁上,两声枪响后,“哨兵” 倒地。村里的日军刚反应过来,程悦长已带着战士冲了进去。 “我们是 386 旅的,鬼子穿假军装!” 战士们边开枪边喊。村民很快明白过来,有的拿锄头堵门,有的指认日军藏身处。 不到一小时,战斗结束,二十多个伪装日军被歼灭,两个俘虏抱着分趾鞋发抖 —— 这鞋成了暴露身份的铁证。 消息传回旅部,周希汉拿着缴获的分趾鞋对干部说:“日军以为穿咱的军装就认不出,忘了他们从小穿木屐,脚趾分开,只能穿这种鞋。” 他让人请来老陈,递过新毛巾和胶鞋:“这是你的功,救了旅部和全村人。” 老陈挠着头笑:“是参谋长决策快,我就是碰巧看见。” 战士们开玩笑:“以后挑水带你去,比侦察兵管用!” 老陈认真说:“旅部天天讲警惕性,咱炊事员不能马虎。” 当时太岳军区上下都讲 “人人都是哨兵”,连买菜的战士都背熟了日军装备特征。老陈能发现脚印,正是全员警惕的结果。 后来老乡编了段顺口溜:“沁河边上脚印奇,炊事员识破鬼把戏;八路军来得真及时,救了咱村救了咱妻。” 这段事成了 386 旅的经典战例,周希汉在干部会上常说:“战争里没有‘无关紧要’的岗位,一个炊事员的眼睛,顶得上一挺机枪。” 1941 年的太岳山区,日军 “铁壁合围” 越来越疯狂,调集几万兵力,还派飞机轰炸,想困死八路军,可军民的警惕性更高。 日军自以为伪装严密,却因分趾鞋露了马脚 —— 这鞋是他们的标配,穿惯木屐的脚趾分开,穿不了八路军的布鞋,只能靠 “牛蹄鞋” 行军。 386 旅能打赢,不只是老陈警惕:周希汉的指挥、程悦长的战术、战士的冲锋、村民的帮忙,少一样都不行。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