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狂欢下的电商危机:信任崩塌与理性回归 “9.9元包邮的进口牛奶”“三折大牌口红”“超低价婴儿辅食”——电商平台上这些看似诱人的低价商品,早已偏离便利初衷,沦为威胁健康的“陷阱”。如今不少人如提问者般,对涉健康的食品、日用品坚决弃用网购,转而选择大型实体店外卖,只因“省的小钱,抵不过家人就医的代价”。这场以低价为名的狂欢,正让电商陷入假货泛滥与畸形竞争的双重危机。 电商本是技术赋能消费的典范,早年靠合理补贴、透明价格赢得青睐。但如今“低价”成了生死线:20元成本的洗发水卖15元两瓶,8元成本的鸡蛋卖5元三斤。违背商业逻辑的低价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造假——鸭肉混香精充牛肉干,“无蔗糖”糕点添果葡糖浆,婴儿纸尿裤用回收塑料制作。而平台为追求GMV,对商家资质审核流于形式,消费者维权往往不了了之。 这种“低价内卷”更摧毁商业生态:正规商家要么被迫降质跟风,要么被挤出市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同时,打包工人超负荷工作却无社保,消费者为砍价、算满减消耗精力,盲目囤货造成资源浪费,整个社会陷入浮躁内卷。 值得庆幸的是,理性正在回归:生鲜选超市线上配送,护肤品去官方渠道,药品走实体药店。信任是电商的根基,若继续无视假货与消费者权益,“被抛弃”将成必然。唯有平台严监管、商家重品质、监管强执法,才能让电商回归“良性竞争”的初心。
电商变天:80%电商正走向实体店化曾几何时,电商凭借流量红利、低成本运营,以
【4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