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代价太大了!”9月山东,一名大一新生军训后到食堂吃饭,误把食堂窗口看成了自助餐,把所有菜品都选了一遍,结果买单时候傻眼了,三斤饭菜直接花了50,关键他还没吃完,剩了一大半。网友:即便是自助,可以这么浪费? 山东某高校食堂的午餐高峰刚过,窗口阿姨王芳收拾餐盘时,看着泔水桶里几乎没动过的红烧肉、糖醋里脊,又想起中午那个大一新生的模样。 迷彩服还没来得及换,站在窗口前,眼睛盯着十几道菜品发亮,“这个要一勺,那个也来一点”,最后托盘里的饭菜堆得像小山,连米饭都溢了出来。 “我当时还提醒他‘小伙子,吃多少打多少’,他光顾着点头,转身就端走了。” 王芳无奈地摇头,后来她才知道,这个新生误把按斤称重的窗口当成了自助餐,最后花了 50 元,还浪费了大半。 时间回到当天中午 12 点,刚结束军训的新生李明(化名)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食堂。烈日下站了一上午军姿,他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视线扫过食堂窗口时,立刻被香气吸引。 糖醋排骨、宫保鸡丁、地三鲜…… 十几种菜品整齐地摆在保温台里,窗口上方挂着 “称重计价” 的红色牌子,只是字体偏小,又被蒸汽模糊了一角。 李明从没在学校食堂吃过饭,在家时妈妈总把菜端到面前,加上饿得头晕,他扫了一眼就默认这是 “随便选、固定价” 的自助餐,心里还想着 “军训这么累,得多吃点补补”。 他拿起餐盘,从第一个菜开始,每个都舀了满满一勺:红烧肉肥瘦相间,他忍不住多盛了两块;刚出锅的炸鸡腿金黄酥脆,直接夹了两个;就连清炒时蔬,也觉得 “颜色好看,得尝尝”。 旁边打饭的大二学生张萌看得直咋舌:“我当时就觉得他要吃不完,想提醒他,结果他动作太快,转眼就端着盘子走了。” 等李明走到收银台,收银员扫码称重后报出 “50 元” 时,他瞬间懵了:“不是自助餐吗?怎么这么贵?” 收银员指着窗口上方的牌子解释,他才发现自己看错了计价方式,可饭菜已经打好,只能硬着头皮付了钱。 找座位坐下后,李明看着面前的 “大餐”,起初吃得很开心,可吃了不到十分钟,肚子就撑得难受。炸鸡腿咬了一口,红烧肉只吃了一块,连最爱吃的糖醋排骨,也剩下了大半。 周围同学投来的目光让他浑身不自在,尤其是看到有人端着光盘的餐盘离开,他更觉得不好意思。“当时特别后悔,又心疼钱,又觉得浪费粮食太丢人。” 后来李明在日记里写道,最后他只能趁人不注意,悄悄把剩下的饭菜倒进了泔水桶,走出食堂时,手里的空托盘仿佛有千斤重。 这件事很快在班级群里传开,辅导员李老师特意找李明聊了聊。“不是批评你,而是想让你知道,校园里的消费和生活习惯,都需要慢慢适应。” 李老师不仅帮他分析了食堂窗口的计价规则,还带他重新熟悉食堂,哪些窗口是套餐,哪些是称重,哪些有 “小份菜” 选项,一一指给他看。 同时,李老师还在年级大会上提到了这件事,没有点名; 而是以 “校园消费小提示” 的形式,提醒新生们 “看清标识、按需打饭”,还组织了 “光盘行动” 打卡活动,鼓励大家拍照分享自己的空餐盘。 如今,食堂窗口的 “称重计价” 牌子换了更大的字体,还加了黄色边框,窗口旁也贴了 “按需取餐,杜绝浪费” 的标语。 李明每次去食堂,都会先看清计价方式,再根据自己的食量打饭,有时候还会提醒身边的新生 “别像我当初一样冲动”。 他在打卡活动中坚持了一个月,看着自己手机里的 “光盘照片”,笑着说:“50 元买了个深刻的教训,现在我不仅知道怎么省钱,更明白节约粮食不是口号,是真的要落实到每一顿饭里。” 食堂阿姨王芳也发现,自从标识改进和 “光盘行动” 后,泔水桶里的剩饭剩菜明显少了。“有时候看到学生把小份菜吃得干干净净,还会主动问‘够不够,不够再添点’。” 在这个小小的食堂里,一场因误会引发的 “浪费事件”,最终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校园节约课。 它提醒着每一个新生,适应校园生活不仅是熟悉环境,更要养成负责任的消费习惯,而节约粮食,永远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课。 信息来源: 极目新闻丨男生自选餐看成自助餐剩下一大半,如此浪费岂能一笑而过?
这代价太大了!”9月山东,一名大一新生军训后到食堂吃饭,误把食堂窗口看成了自助餐
盘盘鸭
2025-09-24 17:51:53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