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左宗棠连夜逃亡,赶往巡抚胡林翼营中避难。然而,胡林翼却对他说:“皇上

蛋总扯个事 2025-09-24 17:40:17

1859年,左宗棠连夜逃亡,赶往巡抚胡林翼营中避难。然而,胡林翼却对他说:“皇上下旨杀你,我只能保你一时,唯一能救你的,整个大清就只有一个人了。”   左宗棠性格刚烈,办事风格也不讨喜,他在湖南整顿地方军务时,把一批靠山硬、背景深的地方势力得罪得不轻。   有些人见不得他风头太劲,便联手将他告上了朝廷,说他擅自招兵、私设军粮,有图谋不轨之嫌。   那会儿正是太平天国闹得最凶的时候,清廷对地方军权极其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猜疑。   在这种背景下,左宗棠意识到事情严重,不敢恋战,深夜动身,赶赴胡林翼营中。   胡林翼是曾国藩的旧部,也是朝廷倚重的封疆大吏,他见左宗棠匆匆而来,自然明白背后肯定有事。   左宗棠一开口说明来意,胡林翼心中也沉了下去,事情果然不小,甚至已经传出皇帝震怒的消息。   虽然他愿意庇护旧识,但胡林翼也知道,京中一旦动了杀意,地方再大的官也护不了人。   胡林翼对左宗棠说得很坦白,他最多只能保一时,不能保一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场风波,只能找朝中有分量、有胆识的人出面帮忙。   在当时的大清朝里,真正能说上话的,不是军机大臣,不是满朝文武,而是肃顺。   肃顺是当时咸丰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手握实权,性格刚硬,雷厉风行,他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臣”,而是深得皇帝信赖的心腹之人。   肃顺不仅在禁中说得上话,还能影响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对军政事务极为关注,对湖南、湖北一带的局势也有一定了解。   左宗棠虽然与肃顺平时并无私交,但他办事风格正是肃顺喜欢的那种:不拖泥带水,敢抓敢管。   肃顺对左宗棠也早有耳闻,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实干之人,只是性子太冲,容易树敌。   这次的事,肃顺听说后,反倒起了保护之意,他认为朝中有些人借题发挥,想借皇帝之手除掉一个地方实干派,是在破坏战时用人原则。   于是,肃顺主动上奏,说明左宗棠在湖南的举动虽有越权之处,但出发点是整顿军务、清理积弊,并无私心,他建议皇帝暂缓处分,待战事稍定再行调查。   咸丰皇帝对肃顺极为倚重,听了他的劝告,果然压下了旨意,这么一来,左宗棠才算从鬼门关前走了一圈回来。   这事之后,左宗棠对肃顺极为感念,在他看来,胡林翼是雪中送炭,肃顺则是救命恩人。   而这件事也让左宗棠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权力结构的复杂,他虽有才华、有政绩,但终归只是地方一员,若无朝中有人说话,再大的功劳也可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后来肃顺在辛酉政变中败落,左宗棠在朝中也一度失势,但从这次事件起,他开始明白,在清朝这样的体制下,纯靠才能远不够,政治眼光、人际布局、朝中靠山,缺一不可。   他之后在西北的成就,固然是靠本事打下来的,但没有早年这场危机的锤炼,他未必能走得那么稳。   参考资料:《清史稿》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蛋总扯个事

蛋总扯个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