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几年以后,她被分配到中国日报社工作,此后又在铁道部长期任职。 唐闻生1943年3月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那地方华人不少,她的爸妈都干知识活儿。父亲唐明照早年读清华大学,后来去加州大学深造,在美国搞了不少事儿。母亲张希先出身华侨家庭,在燕京大学参加过学生运动。她小时候在那儿长大,6岁上小学,学基本功,教室里坐着听老师讲课,练写字母。1952年,她一家坐船回国,船上晃荡了好几天,到北京安顿下来。先读明明小学,那学校环境还行,她跟着同学学语文数学。之后转北京师大女附中,上到高中毕业。那时候她对英语着了迷,课上认真听,课下多练口语,渐渐把这门语言抓得牢靠。说起来,这段学生时代打下了她后来工作的底子,没白费。 1962年,她考进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校氛围浓,学生们天天泡在语言里。她上课记笔记,背单词,参加翻译练习,小组讨论时轮流说英文。毕业是1965年4月,直接进外交部,从翻译干起。起初是基础活儿,办公室坐着看文件,圈关键词,译成中文。慢慢地,她跟领导去开会,记要点,现场传话,确保意思准。她的英语底子好,很快就上手,负责的活儿越来越多。1971年4月,她入党,这让她在单位更有干劲。1972年尼克松访华,她掺和进去,管关键翻译,那次活儿干得漂亮,之后升得快。1974年3月到1977年9月,她当美大司副司长,还是党组成员,陪领导人见外宾,准备材料,协调事儿。外交部那几年忙,她天天泡在文件和会议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可好景不长,1977年9月,她接到通知,下放到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这地方是农村农场式的,干部知识分子去那儿干农活,接受教育。她收拾东西,坐车离开北京,到干校安顿下来。宿舍简单,床铺被褥基本,她适应了新节奏。每天早起集合,听任务,然后扛工具去田里。挖土翻地,插秧割麦,雨天推车运肥,冬天挖沟,手上起茧,晒黑了皮肤。从脑力活儿转体力,落差大,她在那儿待了14个月,到1978年11月。干校生活让她接触基层生产,远离了外交文件的日子,不再开会传话,而是天天跟泥土打交道。这段经历对她影响不小,改变了工作视角。 离开干校后,她回外交部待分配,到1979年3月。这几年是过渡,她没闲着,但岗位变了。1984年3月,她调到中国日报社,当副总编辑和编委会委员。这报是英文的,1981年刚创刊,对外宣传中国。她用外交经验审稿,组织会议,选报道主题,把关英文准确。办公室里堆稿子,她用笔改不准的地方,开会讨论选题,确保内容严谨。她在那儿干到1986年4月,带过去的作风让新闻工作更专业。说实话,从外交转新闻,她语言技能派上大用场,帮报社起步稳当。 1986年4月,她又换地方,去铁道部任外事局局长,后来升国际合作司司长。铁道部那时候发展快,她管对外事儿,跟外国团队谈铁路项目,引进技术和设备。审报告,改文件,开会握手讨论细节,推动合作。她出差看线路,协调签约,用英语桥接沟通。到1999年7月退休,她已是司长,工作认可度高。中国铁路国际化,她贡献不少,英语和交流经验帮了大忙。这段长任期,让她从外交新闻转到基建外事,跨度不小,但她适应得快。 退休后,她在北京过日子,低调,未婚,父母走后一人住。爱看书,家里书架上中外书多,偶尔去活动跟老熟人聊聊。2024年,她拿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认可她多年努力。从美国出生,到外交起步,下放干校,再到报社铁道部,她走过中国好几个阶段,每步都实打实。她的路子接地气,不张扬,却在关键地方出力。
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
小史论过去
2025-09-24 14:11: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