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22击落热气球后,东大就不再韬光养晦了? 2023年底中美热气球事件,

康安说历史 2025-09-23 23:44:08

为什么F22击落热气球后,东大就不再韬光养晦了? 2023年底中美热气球事件,美国 F-22 战斗机在逼近其升限的 1.9 万米高空,发射导弹击落了那艘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这架号称 “空战王者” 的战机完成射击后,因高空气流剧烈扰动险些失控坠毁,最终勉强返航的姿态,成了整场事件最讽刺的注脚。 没人能想到,这场由美方过度反应挑起的风波,会成为中国军备发展的 “公开秀” 序幕。中方早已多次明确告知,该飞艇属气象科研民用性质,因西风带影响严重偏离航线,完全是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 可美国政客与媒体集体狂欢,将民用设备渲染成 “间谍威胁”,布林肯借机推迟访华行程,五角大楼更是动用最先进战机执行这场 “高射炮打蚊子” 的任务。 这种不讲理的霸权姿态,彻底打破了外界对 “韬光养晦” 的固有印象。中国国防建设本就经历过数十年 “忍耐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费甚至不足台湾地区,武器装备长期处于 “只研究不生产” 的状态。多年厚积薄发的成果,本想按部就班公开,却被这场闹剧倒逼加速亮相。 事件结束仅半个月,“中国军工” 展团就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亮出近 500 款装备。多型无人艇、地面无人平台与反无人机系统集体登场,这些曾被雪藏的装备,首次以密集姿态直面世界。 紧接着的 3 月,075 型两栖攻击舰安徽舰奔赴远海开展实战化训练,舰载直升机起降、气垫艇突击等科目一气呵成,用立体登陆能力展示着新质战力。 2024 年更是迎来装备曝光高峰。珠海航展上,歼 - 35 中型隐身战机正式公开亮相,双发设计与翼身融合布局彰显着舰载适配能力,瞬间刷新外界对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认知。 与此同时,六代机研发提速的消息不断传出,全向隐身、智能协同等特性的披露,预示着中国航空工业已跻身第一梯队。 这些亮相绝非临时起意。早在 2023 年 6 月,相关装备的研发编号就已出现在官方公示中,可见技术储备早已成熟。美国国防部 2023 年的军力报告也承认,中国在海空平台的规模与复杂性上进步巨大,核力量与无人装备发展远超预期。 美方该反思自身行为的连锁反应。他们一边炒作 “中国威胁”,一边在 2021 至 2023 年间记录 180 多起所谓 “危险拦截”,却对自身频繁抵近侦察避而不谈。F-22 击落气球的导弹造价远超目标本身,这种挥霍式威慑,恰恰暴露了其对中国技术发展的焦虑。 中国从未放弃和平发展的初心,但善意不能成为被拿捏的软肋。从歼 - 16D 电子战机的电磁压制能力,到 075 舰的两栖投送实力,再到无人装备的集群作战潜力,这些装备亮相本质是对霸权施压的回应。 所谓 “不再韬光养晦”,不过是中国结束国防 “忍耐期” 后的正常展现。当美方用导弹击碎外交互信时,中国用装备实力证明:和平需要盾牌守护,善意必须得到尊重。这场从高空开始的风波,最终让世界看清:霸权逻辑早已失效,实力对等才是对话基础。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