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正要凌迟受刑,僧格林沁却说,

趣史小研究 2025-09-17 14:36:50

1863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正要凌迟受刑,僧格林沁却说,先把他的儿子张憙刮了。刽子手一边用利刃行刑,一边将割掉的肉强行塞到张乐行的嘴里。张憙哀嚎之后,是张乐行的妻子,最后才轮到了张乐行自己。 跟洪秀全、杨秀清这些苦哈哈出身的太平天国领袖不一样,张乐行家里不穷,甚至可以说相当有钱。他出生在安徽亳州的一个地主家庭,是个典型的“富户”,打小就没为吃穿发过愁。那这样的人,好好的日子不过,干嘛要提着脑袋造反呢? 这就得从他的“副业”说起了。张乐行一家,主要靠贩卖私盐和开赌场为生。 在清朝,盐是官府垄断的买卖,私自贩盐就是跟朝廷抢饭碗,是掉脑袋的罪过。张乐行干的就是这个,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江湖好汉,很快就在淮北一带的盐枭和游民里闯出了名头。 到了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消息传来,整个大清国都跟着晃了三晃。张乐行觉得机会来了。次年,他振臂一呼,拉着一帮盐贩子和活不下去的农民,在老家雉河集扯起了反旗,号召大家抗税抗粮。 他这一闹,周围十几股“捻子”(捻军的俗称)纷纷响应。1852年冬天,各路人马再次齐聚雉河集,搞了个“十八铺聚义”,歃血为盟,公推张乐行为盟主。就这样,一个地主家的“富二代”,摇身一变成了十万捻军的总瓢把子。 1856年,羽翼丰满的张乐行自称“大汉明命王”,还像模像样地建立了黄、白、红、黑、蓝五旗军制,颁布了《行军条例》。一时间,捻军横扫淮北,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整个中原都为之震动。 自己单干虽然威风,但终究势单力薄。清廷反应过来后,调集重兵围剿,张乐行一度被打败,仅带着十几骑狼狈逃脱。他明白,要想成大事,必须得找个大靠山。而当时天下最大的反清势力,无疑就是已经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国。 1857年,太平天国也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带走了十几万精锐,天京内部空虚,急需外援。 这时候,李秀成找到了张乐行。 李秀成在《自述书》里写得明白,他带兵路过安徽,张乐行主动派人半路相应,两人联手攻下霍邱县,李秀成顺水推舟就把这座城送给了张乐行当根据地。 张乐行带着七万兵马加入太平天国,对天京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的价值很快就体现了出来。1858年,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率领8000精锐,一路连克数城,兵锋直指庐州门户三河镇。陈玉成、李秀成决定设伏围歼这股湘军。 这场仗的关键,就是不能让其他清军来增援。张乐行领了这个任务,率部死死拖住了从桐城方向来援的清军,为“三河大捷”的辉煌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役,湘军6000精锐被全歼,李续宾自杀,是湘军成立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失败。 李秀成后来都承认:“三河大胜,有赖张乐行、龚德树之帮忙”。洪秀全自然也不会亏待功臣。1860年,张乐行被正式册封为沃王。要知道,那时候洪秀全还没开始“滥封王爵”,一个“王”字的含金量非常高。张乐行,这位捻军盟主,正式成了太平天国里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 然而,联盟总归是联盟,内部的矛盾并不少。陈玉成、李秀成看中了捻军的彪悍,老是从张乐行手底下挖人,尤其是陈玉成的精锐骑兵,很多都是从捻军里挑的。张乐行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舒服。但为了对付清朝这个共同的敌人,他还是选择以大局为重。 可惜,好景不长。清廷被太平军和捻军搅得焦头烂额,终于派出了王牌,僧格林沁,率领着他那支战无不胜的蒙古马队南下剿捻。 1863年2月,僧格林沁集结了二十多万大军,将张乐行死死围困在雉河集。一场决战下来,捻军内部出了问题,长枪队首领董志信阵前倒戈,张乐行腹背受敌,兵败如山倒。他拼死冲出重围,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亲兵。 走投无路之下,他想去投奔另一支捻军的首领李家英。可他万万没想到,迎接他的不是盟友的援手,而是背叛的屠刀。捻军蓝旗首领李勤邦,早就暗中勾结了安徽巡抚英翰。他假意设宴款待张乐行,酒过三巡,伏兵四起,张乐行一家老小便被捆了个结结实实,送到了僧格林沁的大营。 僧格林沁对张乐行恨之入骨,他下令用最残酷的刑罚来处置这位捻军领袖,凌迟。 张乐行死后,他的侄子张宗禹继承了他的旗帜,率领残部与太平军遵王赖文光等人合流,重整旗鼓,继续与清军作战。他们吸取了张乐行失败的教训,将捻军的骑兵优势发挥到极致,创造了“忽东忽西,一日百里”的流动作战方式,把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拖得疲于奔命。 1865年5月,在山东高楼寨,张宗禹设下埋伏,将不可一世的僧格林沁团团包围。 一场激战,僧格林沁的七千蒙古马队全军覆没。这位曾经让张乐行家破人亡的蒙古亲王,最终在逃跑时,被一个名叫张皮绠的捻军小兵一刀割下了首级。 迟到了两年的复仇,终于完成。当僧格林沁的死讯传到北京时,清廷震动,慈禧太后甚至为此罢朝三日。而对于那些散落在中原大地的捻军余部来说,这无疑是为他们曾经的盟主张乐行,献上的最好祭奠。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