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烟瘾犯了,急忙抽出一根雪茄。他故意背着斯大林。因为,他知道斯大林也喜欢吸烟,但他不舍分给斯大林一根。丘吉尔自称每日抽 8到10支雪茄,但他的秘书称他每天有时可吸15支。据统计,他一生大概抽了25万支雪茄,重量高达三千公斤。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世界未来格局的“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正为战后利益吵得不可开交。会议室里暖气烧得足,但气氛比外头的冰雪还冷。就在这当口,丘吉尔的烟瘾犯了。 他慢悠悠地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磨得发亮的铝制雪茄盒,抽出一根。他没急着点,而是拿着雪茄,有意无意地转了个身,背对着斯大林,划着火柴。 这个小动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微表情”。要知道,斯大林也是个老烟枪,虽然他偏爱烟斗。丘吉尔这番操作,明摆着就是:“我知道你想抽,但我就是不给你。” 一根雪茄而已,至于吗?太至于了。在那种级别的政治牌桌上,每一个细节都是筹码。这根雪茄,就是他无声的政治宣言,一种不动声色的心理施压。它在告诉斯大林:别看我们现在是盟友,但在谈判桌上,我连一根雪茄的利益都不会让步。 丘吉尔对雪茄的痴迷,已经到了人茄合一的境界。他自己说一天抽8到10支,但他的贴身秘书吐槽,老大兴致来了,一天15支都打不住。算笔账吧,他活了90岁,一辈子抽了大概25万支雪茄,摞起来有3000公斤重,差不多是两辆小汽车的重量。把这些雪茄首尾相连,能从北京排到天津,还有富余。这哪是抽烟,这是在搞行为艺术。 这烟瘾大到什么程度呢?二战最紧张的时候,他甚至专门为自己设计了一款飞行员氧气面罩,上面开了个洞,方便他在万米高空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吞云吐雾。战争可以输,雪茄不能断。 有一次,他跟禁欲系的蒙哥马利将军在前线吃饭。蒙哥马利滴酒不沾,烟也不抽,还特自豪地说:“我100%的状态,就靠这个。”丘吉尔雪茄一喷,慢悠悠地回敬:“我嗜酒如命,雪茄不断,觉也睡得少,所以我能保持200%的状态,来指挥你这个100%的人。” 这话损是损了点,但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雪茄对他来说,不是消遣,是战斗的武器,是思考的催化剂。 其实,“三巨头”里,个个都是烟民。斯大林离不开他的烟斗,据说那是他唯一“不会被怀疑的伴侣”。他喜欢把香烟掰开,把烟丝掏出来,再塞进烟斗里,一边踱步一边抽,那股深沉劲儿,让人不寒而栗。罗斯福呢,则喜欢用一个长长的烟嘴抽烟,那个向上翘起的烟嘴和他露齿的笑容,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据说他临终前一秒,还在点烟。 三个烟鬼凑在一起,那烟雾缭绕的会议室,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喷出的每一口烟,都混合着政治算计和国家利益。 比如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斯大林喝高了,开玩笑说战后要枪毙5万多德国军官。罗斯福也跟着起哄,说打个折,4万9就行。丘吉尔一言不发,脸色铁青。他知道,这酒桌上的胡话,可能就是明天地图上的国界线。他把雪茄狠狠按在烟灰缸里,那个动作,比说一万句抗议都有力。 到了雅尔塔,丘吉尔更是把这种“雪茄外交”玩到了极致。晚宴上,罗斯福提议为英国国王干杯,斯大林马上接话,说领袖不重要,人民才伟大,提议为英国人民干杯。这话听着没毛病,但实际上是削了英国王室的面子。 丘吉尔能忍?他立马站起来,举着酒杯说:“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恰恰一直在和他们斗争。但我同样认为,不能抹杀领袖的作用。”然后,他话锋一转,绕开斯大林,提议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干杯。这一招,直接把斯大林晾在了一边,让他哑口无言。整个过程,他手里的雪茄稳稳当当,火星都没抖一下。 这种顶级拉扯,看得人真是过瘾。 说个更有意思的。丘吉尔的侍从官在回忆录里写过一个细节,说雅尔塔会议最后一晚,斯大林看到丘吉尔把半截没抽完的雪茄塞进口袋,就问他是不是连烟灰都要当纪念品。丘吉尔眨眨眼,说:“不,约瑟夫,这是为柏林巷战准备的。等红军打进总理府,我就点燃它,让你闻闻第三帝国最后的焦味。” 后来,据说斯大林的秘书在丘吉尔离开后,真的在那个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当烟雾散去,我们仍是操弄烟雾的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把姿态做足,把话说满,用最强硬的形象,掩盖背后最复杂的盘算。
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烟瘾犯了,急忙抽出一根雪茄。他故意背着斯大林。
趣史小研究
2025-09-16 19:36: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