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九三阅兵,最反常的不是西方而是印度。在此之前,印度社会长期存在一种“迷之自

士气沉沉 2025-09-07 18:43:09

这次的九三阅兵,最反常的不是西方而是印度。在此之前,印度社会长期存在一种“迷之自信”,而这次阅兵,印度直接“集体沉默”! 天安门广场上,钢铁洪流碾过长安街的轰鸣声,似乎在印度舆论场里被按下了静音键,这反常的安静比任何喧嚣都更耐人寻味。 往日里,印度网络空间的热闹劲儿可是出了名的。YouTube上,印度网友用漏洞百出的逻辑贬低中国军力,评论区吵得沸反盈天;吹嘘自家航天成就时,仿佛月船三号已经建好了月球基地;聊起基建项目,更是把尚未动工的宏伟蓝图说得像明日即交付的实景。 这种自信像一层厚厚的滤镜,把现实和幻想搅和成一锅魔幻大乱炖,无论旁人摆数据、讲道理,都很难穿透这层自信的结界。 这种“迷之自信”的底气,一部分来自他们眼中“文明古国”的历史荣光,另一部分则源于近几年经济增速的亮眼数据——2023年GDP冲到5.2%,让不少人直接把增长曲线当成了全面碾压的实力认证。 军事话题更是重灾区,印度媒体和网民热衷于放大自身装备的“先进性”,哪怕面对明显的差距,也能用“精神胜利法”找到优越感,仿佛信心本身就能填平技术的鸿沟。 然而,当2025年9月3日的晨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拉开帷幕时,印度舆论场却陷入了诡异的沉寂。 这场盛会的每一个细节都足以震动世界:四个军种、四个兵种和武警部队方队首次擎着各自的军旗集中亮相,军旗猎猎,气势如虹。 巡航导弹方队打破军种界限,海军、空军、火箭军联合编组,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协同作战能力;最震撼的莫过于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首次集中展示,那沉默的钢铁巨兽所传递的威慑力,足以让任何观察者屏息。 整个阅兵式持续约70分钟,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盛装以待,全球目光聚焦于此,国际媒体高度关注这场连接战争记忆与力量展示的盛典。西方媒体纷纷解读其战略深意,分析中国如何通过阅兵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历史叙事与国防实力。 就在全球热议纷纷之际,印度却像被抽走了声音。以往但凡涉及中国军事动态,印度舆论必然是喧嚣的战场,从专家评论到网民热议,总少不了“印度更强”的论调。可这一次,当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国防现代化的成果时,印度社会却罕见地选择了集体噤声。 没有铺天盖地的对比分析,没有惯常的“迷之自信”式点评,甚至连日本此前挨个向各国发警告、试图阻挠他国参加阅兵的紧张举动,在印度舆论场里都激不起多少涟漪。 这种反常的安静,像一片突然落下的帷幕,遮住了往日喧嚣的舞台,让人忍不住想探究幕后发生了什么。 或许,当“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真实图景取代了网络上的夸夸其谈,当联合编组的巡航导弹方队用严整的队形宣告着体系作战能力的跃升,当军旗方阵踏着铿锵步伐走过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长安街,某些建立在虚幻滤镜上的自信,终究在铁一般的现实面前露出了脆弱的底色。 这种沉默本身,或许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能说明问题——它像一道未解的谜题,悬在两国关系的上空,也悬在每一个观察者的心头。 阅兵的烟尘散去,长安街恢复了车水马龙,但印度舆论场那片反常的寂静,却仿佛仍在无声地回响着某种深意,等待着时间去揭晓答案。

0 阅读:249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