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作为我国北部的重要海域,如果有外国舰队进入,将会直接威胁首都北京,而渤海如今

玉尘飞啊 2025-09-07 12:33:54

渤海作为我国北部的重要海域,如果有外国舰队进入,将会直接威胁首都北京,而渤海如今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内海,任何未经允许的外国船只都不敢驶入,全靠毛主席说的一句话。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8年夏天,北戴河的一间会议室里,毛泽东指着地图上的渤海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我们把领海定为12海里,渤海还有公海吗?” 法学家倪徵燠仔细测算后回答,渤海最宽的老铁山水道不足24海里,两岸各延伸12海里领海后,整个渤海将完全成为中国内海。毛泽东听完露出了笑容。 这个看似简单的地理计算,背后是新中国面临的严峻海防形势。建国初期,外国军舰依然在中国近海横行,美国第七舰队甚至开进台湾海峡。 当时国际上对领海宽度存在激烈争议,英美等海洋强国坚持3海里,这个距离恰好是18世纪海岸炮最大射程,他们的军舰可以贴着别国海岸自由航行。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普遍主张12海里甚至更宽,这不仅是为了海防安全,更是为了保护近海渔业和即将开发的海底石油资源。 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周恩来专门请来了两位顶尖国际法专家。倪徵燠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担任中国检察官助理,周鲠生则是武汉大学校长,著有中国第一部《国际法》教材。 两位老先生其实有些担心,他们提醒说,民国政府签署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是3海里,突然改成12海里可能引发外交冲突,甚至军事对抗。 毛泽东的回应很直接:“国际条约不是圣经,不能让英美说了算。朝鲜战场上我们已经较量过了,真要打,我们也不怕。” 这个决定的时机选择很微妙,8月23日,解放军刚刚开始炮击金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台海局势。在这个节骨眼上宣布领海主张,既是军事威慑,也是主权宣示。 总参作战部在论证时特别强调了一个细节:当时中国海岸炮的有效射程已经超过12海里。这意味着中国有实际能力控制这片水域。 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正式发布。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未经许可的外国军舰和飞机不得进入。 渤海由此成为中国唯一的内海,这个变化的战略意义远超一般人想象。它不仅是京畿重地的海上屏障,更是整个华北工业区的出海通道。 60年代初,渤海发现了大庆之外的第二个大油田。如果没有12海里领海制,这些石油资源的开发权将面临国际争议。 有趣的是,美国起初强烈反对中国的12海里主张,派军舰故意穿越中国宣布的领海线。但到了1988年,里根总统签署公告,美国也采用了12海里领海制。 国际法学者后来评价,中国1958年的领海声明是发展中国家争取海洋权益的重要里程碑。它比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12海里标准早了24年。 这个决策过程也体现了第一代领导人的战略思维。他们没有被既有的国际规则束缚,而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敢于制定新规则。 当年参与讨论的倪徵燠晚年回忆,毛泽东在会上说过一句话:“我们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了子孙后代划这条线。” 如今渤海每年的海洋经济产值超过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相当比重。环渤海地区的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这片完全由中国管辖的内海,不仅保障了首都的海上安全,也成为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每一艘进出渤海的外国船只,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 回看这段历史,12海里领海的确立不仅是一个数字的改变,更是新中国从海防薄弱到海洋强国的起点。 那个夏天在北戴河做出的决定,影响了此后几代中国人的海洋命运。当我们今天谈论海洋权益时,不应忘记65年前那个改变中国海疆的关键时刻。 从某种意义上说,守住渤海就是守住了中国海洋主权的第一道防线。这条12海里的领海线,画出的不只是海上边界,更是一个民族重新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信源:毛泽东亲定12海里领海 解放军岸炮射程在此之上——中新闻

0 阅读:39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